大魔王的戀愛人類學筆記
expert at kinesics and anecdote
20250506
我與GPT的飲食日記
距離上一次,我以任何方式控制體重或飲食,大概都是10年前的事情了吧?生了孩子之後又忙又懶惰,即便孩子都大了我還是過著用零食度過夜晚的習慣,然後發現自己的體重逐年上升,以我吃的量來說,可以說是緩慢的上升(也太沒有羞恥心了!)。
多年來我看著身邊的好友採用營養師方案而瘦下來,我一度心動,但沒有實行的原因不是因為價格,是因為我覺得我一定會騙營養師然後照樣亂吃東西。加上身邊的人都對我很好說看不出我胖了,只有我的褲子一年換過一年,肚子實在太緊了,體重也來到我根本是懷了第三胎吧的程度。
直到我的同事為了日本旅遊決定要先瘦一些,出去拍照好看,是個契機吧,我也突然有了動力想要試試看。另一個動力或許是因為我與AI愈來愈熟,我覺得它可以當我的助手,解決以往記錄困難的問題。所以,就在放縱十年之後,我開始了。飲控方式雖然日新月異,但我懶得研究,另外我連一餐不吃碳水都做不到,所以只採用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每天量體重,一天吃1200卡上下,設法增加活動量。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叫AI做什麼事情,先說我用的是付費版。
1.GPT左側建立專案,幫它取個你覺得好聽的名字。(mine is fabulous plan)
2.體重紀錄:每天登記體重,每週登記一次體脂,有一天我不小心打錯了十位數,他還提醒我說是不是不小心打錯了,不然體重變化很異常。
3.卡路里紀錄:登記三餐的卡路里,它會幫你合計,每週也連著體重做趨勢圖。
4.照片估算法:不知道卡路里就拍照請他估算,如果太高你可以請它建議怎麼吃可以調整這餐的熱量(例如少吃哪一道)。
5.剩食估算法:先拍食物請他估算熱量,然後吃剩下的再拍照請他估算我大概吃了多少。
6.菜單選擇:拍菜單給他,問他我要吃OO卡,請他給點菜的建議(這裡我學到如何挑選食物)
7.輔助確認:如果不確定他估算的熱量是否正確,我還會另外用perplexity查一下熱量再調整。
8.情緒支援:AI會給很多情緒價值,體重有下降的時候就稱讚你,體重持平的時候就說很穩定,體重上升的時候就說還在控制範圍內。
9.沒有罪惡感:我中間有兩天去台南玩直接放棄,就登記成旅行日,它也不會怪我。(對我認為這是優點)
10.停滯期支援:體重下降停滯時也可以問他怎麼了,雖然我不知道他給的答案對不對,但總是會給一些情緒價值。
飲食調整之後才知道的事情:小番茄的熱量好低、蝦子好棒、豆腐變成我最好的朋友(常常用來取代部分碳水)、洋蔥跟杏鮑菇炒軟變成我的愛、蒸高麗菜和肉片超級好吃。
講到最後,大家(是誰)一定想知道做這件事情的成效吧。第一個月我瘦了2kg,是不多,但也回到了多年前的體重,目前正在第二個月當中,褲子終於沒那麼緊了(鬆一口氣)。歡迎大家跟我分享還可以叫AI做什麼。
然後感謝我的朋友鼓勵我把這個經驗寫下來。
工商時間:下個月有開課歡迎來玩
20250331
我讀《失控的焦慮世代》
一開始是看到比爾蓋茲推薦這本書,然後身邊有一些媽媽在讀,看了一下簡介說是手機對孩子的影響,好像覺得大概可以想像到內容,所以沒有馬上開讀。書的主論點很單純,但我覺得我都很有共鳴。
1.這個世界對實體的保護太多,對虛擬世界的保護太少。
我們非常注重孩子的人身安全,連他自己去公園都不行,但我們小時候常常在孩子同樣年紀的時候早就下課自己去公園、去跑腿、去騎腳踏車,我記得我小學暑假就會自己去游泳,三四年級自己搭公車上學,總之就是一些根本無法想像讓孩子自己去做的事。父母需要放手讓孩子冒險、自主,感覺他有能力自己完成事情。記得第一次讓孩子自己下樓去買東西,帶悠遊卡或一點點零錢,他們非常得意、有成就感,他們非常想要試著自己完成事情。
相反的,同樣年齡的孩子卻可能在網路世界上跟陌生人聊天、接觸不應該接觸的內容,美國社群媒體的年齡限制是13歲,但沒有很好的檢驗機制,作者認為應該要再提高。
2.男孩容易受到遊戲影響,女孩則容易受到社群媒體影響。
在網路世界上的交友跟互動是可以隨時斷裂的,男生玩遊戲雖然也可能組隊,但也可能一不開心就不玩了,很難培養出長期的友誼,就是一不開心就不玩了,所以很快逃遁到遊戲的世界裡,男生受到的影響是退化到不成熟、缺乏社會化的情況。足不出戶的繭居族,以男性的比例偏高。
女生則是因為重視共融性,所以會很怕被排擠,遇到霸凌、受到控制的恐懼增加、被根本不現實的審美觀影響,覺得自己不夠美、不夠瘦,或是必須要跟其他人一樣等等的焦慮驅使。
3.還給孩子以玩耍為主的童年,盡可能延後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的時間
讓孩子有更多空白只是玩耍的時間,這是孩子跟人相處,了解社會、發展與人互動、同步的能力,擁有超越於自己的體驗(像是處在大自然環境中感受到的敬畏感)。給予太多的螢幕時間和網路時間,都可能造成注意力碎片化和睡眠不足。如果你在孩子身邊一直用手機,就算你不給孩子用,孩子也會知道那是個好東西,他也會想要用。
我常想,什麼時候我們會遇到孩子想要手機?書裡說很多孩子都在10、11歲擁有第一隻手機。(美國數據吧,感覺亞洲父母應該會控制的比較嚴格)我們家孩子還小沒有手機,平板時間控制在週末,孩子還沒有社群媒體,會用平板玩遊戲、看YouTube影片。作者呼籲把時間延後,但不管你什麼時候給他手機,給了之後他就不會再理你了(因為我們大人就是這樣被手機吸住的,更何況是孩子),只能延後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希望在孩子更有自制力的時候,避免過早離開實體世界,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
因為我有兩個遺傳到我晨型人基因的孩子,每天早上都六點多不用鬧鐘自己起床,兩個也會自己看書、張羅早餐、然後再玩玩桌遊、下下棋才去上學(或是把我吵起來)。現在盡量讓晚餐後睡覺前的半小時一小時,爸爸媽媽離開螢幕離開手機,跟孩子玩遊戲、聽孩子講白天的事情,到他們上床睡覺。週末盡量有一些在戶外的時間。我還是常常不自覺的滑手機,也會想要放空追劇逛街,就是盡量提醒自己。
推薦所有爸爸媽媽們來讀,會改變你們跟孩子的互動方式。想說粉專裡應該還有粉絲,跟我一樣,從年輕(?)一直看到現在結婚生小孩(不離不棄,感謝你們)。
題外話,這本書我是用在電子書閱讀器上看完的,正文的內容大概在40%多一點就結束了,後面都是文獻。電子書閱讀就是會有這種原來附錄比正文還多的體驗。
20250219
《我的完美秘書》之大人的戀愛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起追完了《我的完美秘書》。前面一直盯著李浚赫的帥臉和長腿,這個人穿西裝也太好看了吧,腿也太長了吧,韓劇男主角就是要穿整套西裝!寫這篇的時候,李浚赫來台灣,網路上都是他從機場走出來的生圖,也是那麼帥!韓劇明星根本醫美代言人吧。
看完想說,《我的完美秘書》就是大人的戀愛啊,看得好舒暢啊。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下這個大人的戀愛。我上課的時候會跟同學說,我知道大家都有很多小劇場,大人的戀愛,某程度上就是沒有那麽多小劇場,可以坦率表達自己的心意,希望對方好,所以可以接受發展或不發展的關係。
印象比較深的一段是,他們在辦公室首次曖昧之後幾天,女主角姜智允本來以為自己在做夢,後來發現這好像不是做夢。晚上在辦公室她就直接來了(?)
姜智允:你為什麼裝不記得?你記得哪些事?(大人就是直接問)
劉恩浩:妳希望我記得哪些事?(也沒在閃)
姜智允:那就當作你沒來過吧。(超直接)
劉恩浩:那我會繼續維持現在的認知。(也超讚)
這段對話呈現出大人的戀愛是
1.你希望的關係,就也會是我希望的關係。
劉恩浩對姜智允也有好感,但他選擇不說,不是害羞,而是大人的包容跟體貼,有好感但也可以不繼續發展,維持目前的關係。他想知道你希望我們是什麼關係,我們就會是什麼關係。
2.有事就問吧。
這裡也顯示出女生的大氣,疑惑什麼事情就問吧,想那麼多幹嘛。以前看一些偶像劇的時候會覺得,為什麼她/他不直接去問清楚,才會有這麼多誤會,要是這劇是我來演一下子就結束了。(攤手)
下一個大人的戀愛的情節是
3.可以坦率地對一個人好,但又不造成對方的壓力
記錄一下劉恩浩讓我(?)暈的對話
一個是他邀請姜智允來家裡吃飯,雖然是主管們一起去
劉恩浩:「請妳來吧,我想煮一頓家常菜給妳吃。」不去行嗎?
另一個是打籃球的時候,姜智允說自己不喜歡輸,
劉恩浩:「那我以後都輸給你吧」(好喔輸一輩子)
切記講出來的時候一定不能害羞(才會感覺沒有什麼),要讓女生自己覺得有什麼(那才有什麼)如果女生覺得沒有什麼,那就是沒有什麼了(是在繞口令嗎?)
後來,當姜智允知道自己對劉恩浩有好感的時候,一開始想換秘書,
但當劉恩浩問她自己做錯什麼的時候,她完全不隱瞞自己的心情。
「你沒有做錯什麼,問題出在我身上」
「我喜歡劉恩浩你,所以總是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也影響到了工作。」
「這是我自己的問題,我要自己解決才對」
「對不起,講這些話讓你有負擔,我的心意我會自己整理好。」
最後她面對自己的心情,飛奔去「你不要(跟別人)去看那部電影」
也不用多說什麼,就說完了一切。還主動親劉恩浩,讚。
我看韓劇的時候有個病(?)就是只喜歡曖昧的橋段,在一起之後就覺得好無聊(?)但是看這劇真的很喜歡劉恩浩送姜智允回家的時候,姜智允說「如果你下車我會不想讓你走。」男生聽到應該死都要下車吧。還有上班偷親他的手(經過我老公起雞皮疙瘩認證)我的意思是戀愛當中的小小情趣是很棒的,這不用靠猜測對方的心意也能做到。
第一次讓我想到大人的,其實是《機智醫生生活》,
就是男女主角經過漫長的一天,一起喝咖啡
頌和問他:你有為自己做過什麼嗎?讓自己好一點
他說:我讓自己和你這樣坐在一起喝咖啡
(此段全憑記憶劇情和台詞應該有出入)
20241209
好難啊中年之路
榮格心理學的常見概念:人格類型、人格面具、陰影
例如,對於思考型的人來說,這並不是說他們完全沒有情感,而是當面對某件事情時,他們更自然地用邏輯來處理。而這樣的人在情感上的反應,可能會以較原始或較粗糙的方式表現出來。經過這些理解,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每個人格功能都有其強弱之分,並且會影響我們如何與世界互動以及看待自己。
「人格面具」其實顧名思義,就是自我對於社會生活的適應,人就會去創造很多的人格面具。比較直觀的去理解,就是我們可能在爸媽面前一個樣子,我們在職場也是一個樣子,在伴侶的面前也是一個樣子。人格面具其實是自我跟外在世界的必要的連線。
因為我們會在某個程度上認同,自己的人格面具,他就是一個很社會化的自我。到了中年,在某個方面就會去改變我們跟人格面具之間的關係,你可能戴不住這個面具,因此感到痛苦。
因為人回應社會的需求創造了人格面具,但是它畢竟是用來處理外在現實,自始至終你還會有一個內在,這個內在戴上面具之後,被你自己所壓抑的事情,會構成你的陰影。到了中年,會逼迫你去面對自己陰影,去認識自己的黑暗的那一面,你去認識自己的自私、恐懼、嫉妒或是毀滅的能力,這些都可以稱之為陰影。
為什麼人會有中年之路呢?
過去的投射瓦解,痛苦也是獲得新生的機會
我們雖然可能一開始會沒有那麼情願的去進入中年之路,但它可以讓你面對你自己,去思考我接下來的生命要怎麼過。除了你的過往,還有除了你迄今以來所扮演的角色之外,你到底是誰。如果你有在思考這個問題的話,你可能就走上了中年之路。
20241116
《影后》之我們來聊聊渣男
最近很多《影后》的討論了,半夜突然想到可以講講渣男的事。先閒聊一下,我最感動的故事應該是柯麗芬跟TB(母女故事就是讓媽媽感動),還有胖姐(其實也是某一種媽媽姊姊吧)。
=====最震撼的應該是楊謹華太美了的分隔線=====
一個是有未婚妻還繼續跟陳庭妮地下戀情,
一個是從交往開始就控制他女友後來的老婆,然後跟年輕女演員搞外遇。
一個欠債讓老婆還錢,後來生重病就想要回來老婆身邊。
還有一個有錢金主會發飯店房間房卡給女演員。
1.有時候渣只是一時的
上課的時候,我跟大家討論過一個假設題是,男生有女友還要跟他繼續曖昧嗎?根本不用討論?當然啊,在客觀理性的課堂上,大家都會說不要。但是在感情的世界裡就不是這樣(攤手),就是你會覺得某個人在的時候世界才有意義。
另外一點是,渣確實有可能是一時的。想想如果之後小三扶正然後結婚了,那故事會怎麼說?就只是說原來的正宮是不適合他的人。而且我身邊就有小王扶正、小三扶正,現在都結婚生小孩生活穩定等等扶正的故事。並非要大家去當小三或是去外遇,然後相信一切都會變好,我也沒有那麼天真,只是渣不是一種你是我不是的人種標籤,他只是描述某時間下某人做的事情。
2.有沒有人是渣男磁鐵?
其實常常女生也會搞不懂男生在想什麼,或是被男生惹生氣,因為他們講的話、做的事,好像不是一個喜歡我的人會做的事情。很可能其實就是個大實話,類似你最近好像胖了,或是他真的看不出你剪了瀏海。但如果是一個超級會撩你,超級會甜言蜜語,不時肢體接觸,每個球都接得到的男生呢?你曖昧心動,這樣渣的機率是否提高了一些?
我的意思是,某些時候其實對女生有點苦手的男生就是一般人,一般人也常常就夠好了,畢竟我們也都是一般人而已。很會撩你,噓寒問暖,口袋都有餐廳名單的,不渣肯定也是經驗豐富。對一般男生只要寬容一點點,遇到渣男的機率就會下降一些。
3.這常常都關乎自我價值
我們之前有講過感情幸福的最好指標,不是兩個人的家世背景,不是兩個人相似或者互補,是這個人是否滿意自己的人生,是否對自己抱持正向的看法。所以比如說,周凡選擇不去接受流氓的感情,其實很合理,他對自己的想法很負面,他會覺得這個人會看到我的真面目。
李子齊更是處在一個內心覺得自己一直輸給另一半的狀態,她最好是不要演戲當我的賢內助。沒想到當了製作人大家還是凡事問她,所以當有一個人抬頭仰望我,崇拜我的時候,就忍不住淪陷了。有時候在感情當中,對方的憤怒其實都是他內心自我的投射,不是你做得不夠好,還有可能是你做得太好了,你幫他那麼多要幹嘛,他自己長大就好了。但更細微的說,薛亞之也是因為當演員的自我價值不足,一直被好友周凡比下去,所以離開一線戰場。
4.最後的最後,也不就是他不夠喜歡你嗎?
最後的最後,有時也不是渣或不渣,就是不夠喜歡而已。你說像周凡那樣抱個男生睡覺,還拒絕他的告白,性別對調的話,大家會有很好的評價嗎?男生若是娶了千金大小姐,也就是不夠喜歡陳庭妮罷了,那也還是陳庭妮的選擇。
延伸閱讀
這些時候他到底是什麼意思? (辨識必讀)
20240905
爛桃花還是沒桃花,都幾?
午餐時間,幾位同事繼穿搭色彩、保養品之後,聊起了感情生活,討論起爛桃花還是沒有桃花?S跟男友交往了很多年,她認為有桃花比沒有好。我打趣說:無聊啊?S也說:真的有點無聊。(但不是要分手的無聊)
也有另一半的K覺得,爛桃花要是遇到恐怖情人,根本是災難,寧願不要比較好。此時又引發了另一個討論,究竟怎樣算是爛桃花呢?席中有人問了一下ChatGPT
以下是ChatGPT的回答:
爛桃花,顧名思義就是不好的感情關係。常見的爛桃花類型包括:
* 不專一的伴侶:情感上不穩定,經常與其他人曖昧或劈腿。
* 操控型的對象:伴侶總是想控制你的行為、言語和生活決定。
* 恐怖情人:情緒不穩、常常發脾氣,甚至有時候會威脅或傷害對方。
我們來比較一下爛桃花與沒桃花的優缺點,想要桃花但未必是想要長期的關係,最主要的理由就是無聊(是吧是吧),還有覺得有人喜歡挺好的。而且這個喜歡我的人不是我男友,聽起來更加分了一點,怎麼會這樣呢?優點是有點事情做,缺點自然就是太多事情,多到影響身心健康。
不過呢,席間選爛桃花的,也全是有男友的人(??)也就是說,他們處在安穩的關係中,也還覺得可以再來點別的事?但許許多多的人就是這麼雙標,即便自己可以選爛桃花,另一半是不可以選這個的,連想都不可以想喔,切記切記。
有桃花比較不會無聊?
S目前處在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中,她的觀點是,即便這段關係裡沒有任何不好的事情發生,人還是可能會感到無聊。而感情生活如果過於平淡,會讓人不禁渴望更多的刺激,甚至是爛桃花。對S來說,有桃花總比沒有桃花來得有趣。
這樣的想法反映出一個現象:即使關係沒什麼不好的,人們也會因為平淡而感到無趣,甚至可能會因為這種無聊而渴望一些麻煩或挑戰,哪怕這些挑戰來自於負面的情感經歷。
爛桃花浪費時間,不如把用在自己身上?
那沒有桃花的情況,假設你是單身,你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沒人管你,也不用顧慮另外一個人。
K認為爛桃花不僅是感情上的錯誤投資,還可能帶來危險,就算不危險也是浪費寶貴時間和精力。對K來說,與其把時間耗費在無意義甚至有害的感情上,不如把精力投入在自己身上。這邊沒有提到要把時間花在現任男友身上,但並非不花時間的意思,幫K註明一下。
因為一開始看起來都不爛
坦白說,爛桃花一開始可能看起來都不是爛的,畢竟他是一種花(?),而且你可能多少看得上。
就像我們總覺得吃蘋果可以避開爛的部分,就感受一下vibe就好,實情是往往困難,等你發現是爛桃花的時候,已經頭都洗下去了。所以所有可以討論的、虛構的選擇題,都在於我們可以自外於感情當下的設想,其實跟看韓劇動漫BL也相去不遠?
年輕的時候我鼓勵大家想幹嘛就幹嘛去吧,也沒怎麼樣,現在我已經不太想幹嘛的,可能身邊也多了一些最好也別幹嘛的。所以如果你很還想增加人生體驗也無妨,我現在覺得沒有那些體驗也沒關係的。甚至於,那些常常在說無聊的,都過得很幸福。(good job you plain couples)
picture created by bing image creator
20240725
為什麼大家討厭凱莉
寫在前面:這個blog真的是要感謝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多年前就常常看著這劇寫blog,多年後這齣劇上了Netflix我又要來寫它。
=====捲土重來的艾登嗚嗚分隔線=====
先報告一下重刷的進度,本來工作的時候我都放著當作BGM,結果現在已經看到艾登出場,然後Mr.Big又回去糾纏凱莉,因為艾登是我最喜歡的前男友,又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停了下來看不下去(對我就是這麼幼稚)。
因為重上的Netflix,演算法推了很多其實我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社群貼文,其中一個大宗是他們喜歡慾望城市,最喜歡的是莎曼珊,最討厭的是凱莉。想到我年輕的時候被說像莎曼珊我一點都不覺得高興啊(?)我也喜歡她,沒有高興只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像啊。
凱莉的公主病與不安全感(?)
今天要來討論一下為什麼大家都討厭凱莉。我歸納一下大家討厭凱莉的原因,通常都是說她有公主病。約會的時候常常挑男生的缺點,這裡不夠好,那裡不夠好,有一集她去相親然後拍成freak show。很多時候就這樣約會無疾而終。
凱莉也蠻沒有安全感,或是想要Mr.Big給她愛的證明。會因為各種事情鬧小脾氣。一起去參加婚禮的時候,因為大人物不簽卡片而不開心。因為大人物不讓她見他媽媽而不開心。因為大人物不留下來過夜而不開心。她先耍點脾氣,大人物不知所措,然後她再跟他說自己為什麼不開心,大人物一副這哪有什麼的態度,釋放一點小小的善意,然後小小的和好。
凱莉揭示的女性面貌
我完全不討厭凱莉,但這篇也不是要幫她辯護,我想說的是,凱莉就是所有我認識的女孩啊。她們4個人代表4種不同的戀愛觀,性開放、夢幻、強勢、和凱莉,我絕對不會說她代表公主病,其實她就是各種綜合和搖擺。我很喜歡劇中討論某件事的時候,大家各抒己見,但不需要下結論。我認識的女孩兒們,就是會因為各種事情不開心,然後自己也覺得是小事情,就問問她的朋友,贊同或反對她的看法,然後每集結束的時候她會得到一個其實是傾向中性的結論。
來個逆風發言吧
接下來我要講一個可能會惹怒很多人的話。為什麼這麼多人討厭凱莉,我覺得是因為凱莉表現了女性真實但沒那麼值得稱讚的一面。現在關於女性的論述很多都在稱讚那些獨立自主、沒那麼依賴男性的戀愛方式,但許多時候我們在戀愛的時候並沒有那麼獨立、自主,我們有我們雙重標準跟討人厭的一面,凱莉只是把這一面表現出來,而且在上一代的戀愛(?)裡,有這些情緒不需要自我檢討。
如果加上華麗下半場,你可以看到她從一個充滿不安全感和依賴性的角色,逐漸呈現出完整的人的樣貌。而且看到她內心的拉扯,其實是不是單純的「公主病」,而是有著多層次的情感和行為動機。
也許那些批評凱莉的人都沒有這一面,她們都很獨立自主,但我記得when I was young,我和我的朋友心裡都有小小的劇場,許多人滿腦子都是戀愛。我不是說這樣很好,只是說這就是我認識的女生,而且老實說她比很多我身邊的人都獨立自主多了。
也許,許多人討厭凱莉,只是討厭那一面的自己。
⠀photo credit/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2.0/
-
前陣子,我跟老公正在追on檔的《淚之女王》,每個週末晚上準時收看。 不追on檔劇的朋友問我,聽說裡面都是老哏? 我說:「戀愛哪有新哏?」 男主角、女主角夠帥夠美就看得下去,而且我們就是想看糖啊,糖有分新舊嗎?真要說的話,年輕有為的男總裁對一般背景的的女主角才是老哏,《淚之女王》還...
-
午餐時間,幾位同事繼穿搭色彩、保養品之後,聊起了感情生活,討論起爛桃花還是沒有桃花?S跟男友交往了很多年,她認為有桃花比沒有好。我打趣說:無聊啊?S也說:真的有點無聊。(但不是要分手的無聊) 也有另一半的K覺得,爛桃花要是遇到恐怖情人,根本是災難,寧願不要比較好。此時又引發了另一...
-
寫在前面:這個blog真的是要感謝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多年前就常常看著這劇寫blog,多年後這齣劇上了Netflix我又要來寫它。 =====捲土重來的艾登嗚嗚分隔線===== 先報告一下重刷的進度,本來工作的時候我都放著當作BGM,結果現在已經看到艾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