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30

生日感言

自Blog開張以來,今年是第三年寫生日感言。今年不像以往的熱鬧KTV,改走溫馨小聚的路線,不過家裡有個Twister還是熱鬧得不得了。其實已經感覺不太像過自己生日了,反而像是每年大家見面的日子。已經行之有年到鐵咖會在11月初先跟我確定日期來排行程。也會在我只是丟某人MSN問他在不在的時候,他會回我,「又到了幫妳過19歲生日的時候嗎?」(嘴真甜~哈)能夠和心愛的朋友見面實在是再開心也沒有。

今年我完成了前年的生日承諾要下廚(對,是前年,因為去年我食言了,難怪後來那麼胖)。感謝大家來我家玩,不惜成本花的材料費根本就可以帶大家上館子,不用屈就我的小菜。這只證明我是帶著愛才下廚的。

感謝蟹肉大廚沛小君,以及芹菜二廚大臉來幫忙,還有我媽咪的祝壽豬腳(雖然跟整桌的西餐格格不入但是很好吃)。對於平常料理僅止於烤吐司抹上花生醬的我來說,真是人生的一大進展阿。

感謝櫃姐三八的絲巾,以及櫃姐二號沛小君(對,我幫她換了一個抬頭)的精美熊寶貝購物袋,以及日系櫃姐大臉的薇薇安土星絲襪。

今年還收到非常有趣的卡片,小虎的卡片上有著一個腰很細的女人,旁邊寫著"Looking that good at your age is against natural law"。頭兒的卡片經過繁複的打開手續後,內文是"the exercise help at your age"


同場加映
感謝今年姐妹百忙之中在Paul約成Brunch幫我慶生。Paul的千層派真是一個好吃。戴牙套的戴牙套、剪頭髮的剪頭髮、談戀愛的談戀愛、要嫁人的嫁人、要入厝的入厝。為同樣愛美的姐妹們許的願望是能夠對抗年齡的痕跡!!


20091126

紀念李維史陀之熱帶很憂鬱

這本書很厚,而且不是小說。我自從有一次在書展莫名不知道怎麼樣把它帶回家,然後又在家裡貢了幾年才拿出來看。斷續也花了一年才看完,完全不是抱著情節精采又或文筆優美的心情,而是深切的反省。

我相信很多人會厭煩倦怠於無止盡的部落描述,嘿,讓我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推薦一下李維史托先生的這本書,又在他已經不在的時候。

多半冠在他前面的名字是,結構主義之父,但他其實是位人類學家,憂鬱的熱帶就是他的人類學筆記。看出來我要說什麼了嗎?本部落格就是偷偷引用他的書來取名的,比起來戀愛人類學筆記顯然可親不少,哈。(自以為是人類學家,其實只是想出書)

是說我們為什麼要讀20世紀的人類學家的原始部落筆記呢?(憂鬱的熱帶出版於1955年,書中描繪的是他在1930年代在巴西生活的民族田野誌。)我們需要在價值過分普世化的現在,有人來提醒我們,世界不盡然是如此。

我引述他書中的一段話
其他的社會或許並不比我們自己的更好,即使我們傾向於相信他們事實上確是更好,我們手邊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證明這一點。然而,能夠增加對其他社會的了解的話,就使我們能夠從我自己的社會割離開來。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是特別壞,或是絕對的壞。但是它是我們有責任要把自己從其中解放出來的唯一的一個社會。依照定義,我們的自由是在與別人的關係之中。這樣我們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即是使用所有的社會(但不從其中任何社會採取任何特質)來說明社會生活的原則,我們可用來改革我們自己的習俗,但不是用來改革異社會的習俗。


最後,頂著人類學筆記的名字,我也只是想找出戀愛生活的某些原則,紀錄戀愛的樣貌與演變,也許我某些時候去神秘化了,但我想最終無損於戀愛的美好。





20091123

溫情主義的安慰


最近意外聽到一次談話,女生鼓起勇氣約男生去看電影,那男生說他不喜歡看電影,覺得看電影很悶會睡著。女生說,我想他應該是真的不喜歡看電影,不是不想跟我出來吧。

=====害人不淺的分隔線=====

由於我是純然的旁聽者,所以考慮了一下子還是沒有說出我的看法。我想讀到現在大家應該可以馬上判斷男生是「真的」不想看電影嗎?我曾經約過男孩子去溜冰,他根本就不會溜冰,程度大概只有到可以站在冰面上,但我約他他立刻就說好阿,他也沒去過冰宮很想去看看。基本上男生主要考慮的是出去的對象,不是項目。(女生可能還有怕曬太陽、怕走路之類的原因)他寧願睡覺也不願意花時間跟你相處,你還要認為他不是不想跟妳出去?

這麼單純的想法,我之前寫過很多次,泛見於不知事實為何物的人。但遇到這件事讓我想起之前看過<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He is not that into you),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女生溫情主義救人不成反害人的安慰。

在電影裡面女主角等不到邂逅後的男生的電話,其他女生紛紛安慰她,男的可能出差啦,可能弄丟妳的號碼,可能太忙,可能害羞,可能....。就是沒說出來,他可能對妳沒興趣。


這種安慰也同樣發生在最前面的案例上,女生說自己約不到那個男孩的時候,她的朋友的回應是,「這個男生好沒禮貌喔,怎麼會這樣回答妳阿」,或是「看電影怎麼會想睡覺呢」。

女孩子身上常常有種溫情主義,就是希望大家都沒怎樣,儘量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她不是真的覺得事情都是光明面,只是遇到朋友煩惱的當下總是想要找出一個大家都會開心的結局。她會先去設想最可能柳暗花明的答案,不管有多麼不可能,然後告訴她朋友不要想太多。在溫情主義長大下的女孩子會真的相信他不是不喜歡我只是現在沒空交女友,他男友是真的覺得自己配不上她,他學妹真的上台北沒地方住才投靠他。

當然我不是溫情主義的類型,通常有煩惱來找我的都是想被一棒敲醒才來的。我就是那個說出,「他就是沒有喜歡妳到要跟他女友分手」,或是說出「你們就是炮友阿」,的那個人。當然也有危險聳聽的類型。不過危言聳聽常抵擋不了愛情的盲目,但溫情主義可以把流沙裡的人的頭往下壓。


20091119

生離死別的年紀

今年開始特別有這種感受,我們也開始活到需要面臨生離死別的時候了。最開始的感覺只是,怎麼今年那麼多人死掉,後來在想,其實是「我認識的人」開始消失,從小開始就建立的記憶讓你感覺他們應該永遠不會死。

=====學習面對死亡的分隔線=====

今年最有名的當數麥可傑克森,一開始只是因為為甚麼這個人還要開演唱會而吃驚。後來突然傳出死訊,你想這個老妖怪/偉大的藝人終於不會再有負面消息了。

離我們比較近點的還有,文英阿姨跟大傻,都是因為癌症過世。

最新的消息,也是促使我寫這篇文章的是結構主義之父李維史陀過世。(希望我還是有機會單獨介紹他憂鬱的熱帶)

從生病的、健康狀況不好的開始,接下來就是那些單純是時間到了,差不多了的。名人過世的消息,不過提醒了你自己已經長大了,活到需要接受別人的死訊的年紀。若這消息是家人朋友,才真的難以消受。慢慢地遇上要跟爺爺奶奶道別的時候,就算小時候很親熱,長大也常一年見不上幾回。沒想到再這麼認真看著對方的時候,已經是他聽不到的時候。從看到本人到只能看到照片的剛開始那些日子裡,我們不是體會到死亡的恐懼而是死亡的惆悵。

從惆悵轉為恐懼的,是發覺父母老去的那天。你面對的不是自身死亡的恐懼,而是父母終有一天會不在的恐懼。能每天和父母見面的可能還無所知覺,久久見上一次的,總是突然發覺父母模樣已變,老態明確而堅定地,把我們內心最大也最不能言語的恐懼彰顯出來。這恐懼強迫我們面對自身已經度過一定年歲的事實,你還有多少時間,我是說,在他們不在之前,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她看起來還好,其實早已滿頭白髮,你陪她去買染髮劑的時候才發現,突然有支針扎上來。他開始掉牙,臉上手上也多了老人斑,他笑起來與小時候記憶相仿,個子卻逐漸變矮。不可抗拒的死亡大手揪住你的心,不是要帶走你,要帶走跟你活了一輩子的人。


===後記===
莫名的巧合,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遇上白石一文與卡謬,在<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份>與<異鄉人>裡,都出現母親過世的主題。



20091116

情傷的退燒針

以前我們可以耽溺在失戀的傷痛裡很久,不管是都不約會還是約會過量,現在我們只想打個退燒針就回去上班。

=====真有退燒針你要打嗎?=====

受傷以後該花多少時間療傷?以前這個問題的預設答案偏向長的那邊,你可以先懷念一下過去的美好,和剛分手的對方牽扯不清互還東西、見面再虛偽問候一下,然後進入長時間的療傷,大吃(或不吃),和所有朋友見面要求他們介紹新對象(但其實並沒有真的要認識的意思),然後走出去唱歌跳舞喝酒度過每個沒有男友/女友的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

現在這行不通了。

療傷這件事,開始講究效率,原因恐怕也和年紀脫不了關係。現在我們要打情傷的退燒針,馬上就要打、馬上就要見效、馬上回到有固定男友/女友的日子。她分手後的目標是,立刻交到男友,還是穩定可以設想婚姻的那種。至於要怎麼達到這個目標,我想可以參考<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裡,想要親到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先以量取勝。分手並不是不痛了,只是改以更有效率更實際的方法去解決,連醉生夢死的權利都失去了,滴答作響的時鐘毫不留情。事實上,她從談分手的時候就想講求效率「我不想浪費時間」「如果行不通,那就趁早結束」。

並不是只有女生才這樣,男生也是。他分手以後馬不停蹄投入約會行程,我才聽他說分手的事情,還在想身邊誰可以介紹給他,下次見面他已經開始跟我談論最近幾個約會的對象。他也一點不想浪費時間,他只想認識一個可以帶回家的女孩,他想下一個女朋友得用找老婆的心態,他分析整理一下前女友的缺點,並且希望下一個女孩可以沒有這些。


我還記得我感冒不願意看醫生的日子,明明對街就是診所,我寧願躺在床上睡個三天,感受出汗後的大病初癒,感受身體和病魔對抗,並且珍惜自己重返健康。復原的時間雖長,卻篤信這樣對身體好。工作忙碌起來以後,甚至都還沒生病只是有點徵兆就急著開始喝伏冒熱飲和維他命C,稍微咳嗽喉嚨痛就趕著去看醫生,深怕生病會拖累工作。


為什麼這麼急欲擺脫療傷的空窗期,這段時間,真的是浪費嗎?反過來說,打了退燒針真的有比較快好嗎?熱度是稍減了,或許還虛弱的身子其實負荷更大。有時候我們懷念可以什麼也不管地睡去的日子,至少醒來的時候知道自己是真的痊癒。


20091112

差異

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他的所有細節都對妳有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喜歡的人與常人的差異是一條鴻溝。為了描述這種眼光,我們這回要講個有關雙胞胎的故事。

=====喜歡雙胞胎並不如想像中戲劇化=====

面對雙胞胎,你總是設法辨認他們。這個是高一點嗎,還是那個嘴角有顆痣?辨認雙胞胎對一般人來說,常常都不是件太簡單的事情,至少一開始不是,畢竟你的對手是二組相同的DNA。雖然每個人都會去在意喜歡的人的細節,但假如他們的身分是雙胞胎(一開始看起來難度就比較高),你或許也比一般的情況更汲汲營營在差異上。

曾經我身邊有一對雙胞胎「妳分得出他們嗎?」我常常被這樣問。「他們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同的人阿」我總是如此回答。從自覺面對二個非常相似的人,到認為他們是完全不同的人,其實中間並沒經過太多時間。

妳追求他們的差異直到最小最小的細節,他笑起來眼睛的模樣、他眉毛的形狀、他手指的粗細長短、他慣常撥頭髮的姿態。哥哥會用這種方式跟妳打招呼,但弟弟不會。弟弟開玩笑時的表情哥哥沒有。再加以性情上的不同,他們很快地在妳眼中變成二個不同的人,是不同到他們戴著安全帽或背對著妳,或妳打電話過去聽到一聲「Hello~」都知道是誰的不同。

這種存在於我自行建立的差異目錄,並不足以為外人道。因為差異最終會統合成為一個整體,也就是你並非靠著個別細微的差異來認知對方,而是這眾多的差異都在說明對方乃是獨特的存在。尤其在當別人問我要怎麼分別的時候,我總是說不出個所以然。因為他們就是不同的人,我要怎麼告訴你要怎麼分。蘋果就是蘋果,橘子就是橘子阿,我若告訴你蘋果是紅的,橘子是黃的,豈不是表示他們除了顏色之外沒什麼差別嗎?

這也或可說明了,有時候你真的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會說不出自己喜歡他哪裡。你喜歡的那些細節你又知道客觀來說並非有什麼特殊之處。你在他身上注意到的差異,又同時是因為存在在那個人身上而特殊。(謎之聲:好像梅比斯之環)

20091109

以結婚為前提

最近電視開始重播熟女在身邊(Around 40),是說為什麼還不到30歲的我,對於39歲熟女的心情這麼認同則是一個謎



=====天海祐希最高!的分隔線=====



劇情演到那個離過一次婚沒有小孩的43歲男人,第一次跟39歲女主角約會後,終於正式提出「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要求這話的意思是,我是認真的,我們交往的一切都會朝著結婚這條路發展。從交往到結婚的距離會很短,短到只允許籌備婚禮。

我本來以為,這句話只有在電視劇裡看得到。那天P跟我報告他交女友的時候,也這麼對我說,「我們是以結婚為前提交往。」我下巴是沒掉下來,畢竟雖然P與我年紀相仿,他對戀愛的憧憬絲毫不亞於高中時期。即便受過幾次傷,遇過幾個壞女人,他頂多只比以前多了一些些防禦心,並且隨時準備只要女生一點頭就卸下全副武裝。他說以結婚為前提,他是認真的,也就是這交往一開始就有了明確的進程表跟目標,比如二年後看房子、二年半存錢到某個數目、女生畢業找到工作後就可以準備結婚。

我們當然不能說有行程表的戀愛有什麼錯,它只是有行程表而已。我有天加班到半夜準備休息的時候突然,被Y丟了一句「不能結婚的戀愛還有什麼意義?」似乎不是個適合半夜討論的問題,更加不適合在加班到昏天暗地的時候討論,有鑑於對方身處美國應該是個白天,我還是和氣地跟他說,「喜歡而在一起就有意義了」。

這後面接續了一段為甚麼女生會有對方可以當男友卻不能結婚的想法。對於這男孩有這個程度的問題我也感到相當驚訝。他很顯然地把好男友/女友與好老公/老婆劃上等號。我是不懂男生的想法,對女生來說男友與老公是二碼子事,徹頭徹尾地二碼子事。

當然,隨著年齡增長,這二碼子事開始重疊,做夢被算術所取代。你或許可以談遠距離戀愛,但你能和老公分隔二地嗎?你或許可以接受男友薪水比自己低,但婚後房貸怎麼繳是不是要先說清楚?男友住在家裏還是住外面你不太關心,他是獨生子婚後妳要跟他與他爸媽同住我想沒有人會不關心。

假如是以結婚為前提,這些事情難道都該先說清楚嗎?我跟Y的討論在我恭喜他的單純直接,並祝福他找到新女友/老婆候選人之後告終。

以結婚為前提,是不是代表要比較不任性,要相敬如賓,要跟對方爸媽培養關係?你若是我男友我就要生氣,但想想你可能會當我老公,這點小事我現在就不跟你計較了。還是說以結婚為前提,所以你得想好你薪水怎麼足敷家計?

可怕的事情已不是別人告訴我他要以結婚為前提去交往,而是結婚就這樣變成了一切的前提,而不是選擇之一。

20091105

推理與惡搞都是東野圭吾



其實我是因為福山雅治才認識東野圭吾的。(天那,有比福山雅治更適合圍圍巾的人嗎) 後來接連看了幾本東野圭吾,發現這人真是帶著一種不幸的喜感。

=====福山雅治真是會把人電暈(離題的分隔線)=====


上圖為<嫌疑犯X的獻身>的劇照,以天才物理教授湯川學為主角的推理系列作品之一。東野圭吾本身有理工背景,所以他的小說中也經常出現科學相關的元素。我看過的有偵探伽利略(日劇、小說)與嫌疑犯X的獻身(電影)。在偵探伽利略中,故事經常以一個超自然的現象出發,透過解開物理上不可能的詭計找出事件的真兇。物理元素他算用來得心應手,推理的部分還是算本格小說,是屬於可以輕鬆閱讀然後在故事中會心一笑的作品。

偵探伽利略與嫌疑犯X的獻身推薦給熱愛科幻與本格推理的讀者

雖然東野圭吾是推理小說家,我印象最深的的卻是他的<超 殺人事件>。他用惡搞的方式寫出這部後設短篇小說集,第一次看完的時候我心想這個人是有病嗎?但他嘲諷至極的搞笑情節卻總是在我讀其他小說的時候殺進來註解。

舉個例,書中有篇叫做超長篇小說殺人事件,描述一個作家被出版社要求要符合潮流寫出超長篇小說。他著手進行取名叫<曲球>的小說,第一頁主角投出了命運性的一球。編輯卻說,命運的一球這麼早出場不太好吧,這球之前至少要再寫一百張稿紙才行。

改稿前的作品:xxx站在甲子園的中心點。
改稿後:甲子園車站為於從大阪的阪神梅田車站搭乘特快車約十二分鐘的地方...。棒球是一種源自美國的球類運動,原名是baseball。一八九四年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便開始使用「野球」還稱呼它.....and on and on and on.


於是你可以想見,當我讀到名大作<群>的時候會笑得多厲害,無用的頭二百頁與東野圭吾的情節如出一轍。這部作品的副標題是:推理作家的苦惱。超長篇殺人事件中,東野圭吾把出版社填充頁數的手段寫得淋漓盡致,幾乎每個方法我都能想到一部"代表作"。其他的故事他分別寫出了作者為了報稅必須把開銷寫進小說裡(證實發票是用在取材上),作者故事破綻百出讓編輯傷透腦筋,還有書評氾濫吹捧馬屁等文壇困境。 作品年表上還有一部名偵探的守則,據說是用來批判顛覆推理小說與推理小說讀者的作品,從主角取名叫天下一大五郎可窺見一二,應該會是我接下來找來看的書。(恰好最近緯來日本台晚上八點在演這部作品的改編日劇<天下一名偵探>,大家有空不妨看看東野圭吾的惡搞手法)


超殺人事件推薦給會邊看書邊當書評的讀者,跟喜歡後設作品的人。


每每落後書市的我竟然最近看完了他新出的<瀕死之眼>。仍舊是本格推理作品,這本書帶著一些奇幻的味道。故事由喪失記憶的人拼回事件原貌為主線,對社會派讀者來說,東野圭吾的本格還是有人味,但對本格派讀者來說,解謎的樂趣稍嫌不足。特別是這部作品,又在社會派和本格派之外,加入恐怖的元素,因為我沒看到他的其他作品,不知道恐怖是不是東野圭吾的新嘗試。總而言之,我的心得就是:原來這都是東野圭吾。

20091102

不戀愛的水瓶座男人

我認識了幾個奇妙的水瓶座,不能說我可以就此歸結出他們的模樣,只能說或許水瓶座裡有那麼一個不戀愛的類型。

=====很冷又很溫柔的分隔線=====

水瓶若是打定主意不戀愛,還真是拼了命把自己關起來。水瓶A生的清秀斯文,許多年前受過重傷從此專注於工作。他不是沒有在招惹女孩子,不過只做到讓女孩喜歡他的地步,接著就是抱歉,他心裡更愛自己。

水瓶B則更進一步。他們不談戀愛歸不談戀愛,他不打算愛別人並不表示他會自外於女孩們。相反地,就像「大隱隱於市」,水瓶B最擅長把女孩們培養成不黏手的床伴。他熱中於不同女性的肉體,並細細比較品味她們之間的差異,但同時小心維持她們在失去他也終能復原的距離。

他們抵抗戀愛時非常認真,妳可以坐在他大腿上他也安然入睡,妳可以偎著他睡覺,他牽著妳的手,還能坦然直視妳的眼睛與妳談天。有時候妳懷疑他們到底有沒有熱情。即便在戀愛裡,這種不戀愛的溫柔仍處處可見。

水瓶C經歷強硬抵抗後,半妥協地在檯面下交了女友。他可以整晚與她看電視聊天也沒表現出任何欲望,在她看完電影回家時連和誰去看都沒想到要問。水瓶D則可以無怨尤地溫柔面對任性想激怒他的女友(是說女友也是因為他太溫柔所以想找到他的底限),也可以在女友整晚不接電話甚至關機之後,輕鬆地被一句我沒聽到之類的打發走。他們不是沒有緊張感,只是覺得該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也不用強求。

他們給對方大量的空間,也保留了大量的自己,很不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