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8
社交的起點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我講過我要來練習社交。先釐清一下,我所談的社交跟人脈差得很遠,純粹只是談與人來往。
=====人生還是需要說個嗨的分隔線=====
社交是一件我超級不擅長的事。
我超冷淡,也超不會講場面話,我甚至會努力避開和人講話的機會。上班的時候在捷運站遇到同事,我一定會躲開,也沒為什麼,就是想一個人。
在公司好幾年,認識的人沒幾個,知道名字的更少,還會對於別人跟我打招呼叫出我的名字感到驚訝。
同事迎新送舊的場合,超級不想參加,因為覺得好累。自己離職的時候還隱瞞離職的日子,有同事要幫我辦歡送我也極力推辭。
約莫30歲以前,雖然覺得別人有社交的能力很好,但內心並不羨慕,隱隱然還覺得,我沒有也沒關係,只要把事情都做好就好了。
改變想法是因為我的兩位朋友,兩位從事的都是非常個人化的工作,原本在我的認知中應該不需要社交,結果他們都跟我說,他們覺得建立一些關係對工作很有幫助。
一位是翻譯,我認為很吃個人能力與自律的工作。她的觀察是,案子接不完的同業會和客戶交朋友。因此她也試著和客戶有一些公事之外的互動,比方客戶約大家去踏青她也跟著去。
另一位從事版權經紀,原本在我想像中是寫書介、代理版權,書信往返居多的工作。結果他也跟我說,他在這工作中交了許多朋友,因此國外的編輯對他介紹的書特別有興趣,讓他得以賣出華文書的海外版權。國外的暢銷書,這些編輯也會特別想要先介紹給他。
最不需要與人來往的工作者都跟我說與人往來的重要性,讓我覺得,好像可以為人與人的關係多做一點什麼。這不全然是功利的(大概以我冷漠的程度要功利的也做不來),而是普遍地在人跟人的關係中做一點點維繫。
你可能會問,什麼,難道你平常一點都不維繫嗎?真的,我不維繫朋友和家人以外的關係,是不維繫到近乎失禮的地步。
總之,有此體認後,從去年下半年,我開始練習與人來往了。以後有空再跟大家說說我的成果(很渺小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最近很多《影后》的討論了,半夜突然想到可以講講渣男的事。先閒聊一下,我最感動的故事應該是柯麗芬跟TB(母女故事就是讓媽媽感動),還有胖姐(其實也是某一種媽媽姊姊吧)。 =====最震撼的應該是楊謹華太美了的分隔線===== 今天想要跟大家聊一個很邊的事情,就是在看劇的時候,我...
-
前陣子,我跟老公正在追on檔的《淚之女王》,每個週末晚上準時收看。 不追on檔劇的朋友問我,聽說裡面都是老哏? 我說:「戀愛哪有新哏?」 男主角、女主角夠帥夠美就看得下去,而且我們就是想看糖啊,糖有分新舊嗎?真要說的話,年輕有為的男總裁對一般背景的的女主角才是老哏,《淚之女王》還...
-
依附聽起來像是一個略帶負面的詞彙,至少我第一次聽的時候有這種感覺,後來才知道不是這樣。之前在其他本書裡讀過一篇關於擇偶的文章,裡面講到,好伴侶的一個指標就是有沒有好的依附關係,那時候就很想了解一下什麼是依附關係。 這次出版社問我要不要讀這本書的時候,看一下介紹是依附關係耶,就很高...
4 則留言:
我跟你相反,30歲後開始練習如何與人不來往。
在這擁擠中,一個人獨伶伶地生活
心,偶爾會感覺寂寞到受傷的程度
一年卻沒幾次
也算孤僻成性
早上9點來沒看到新文章,有點傷心(誤)
大魔王我愛你,快跟我們說說成果噢
@nicoleism,那30歲前是來往很多嗎?@Ren-Rung Jeng,我也算孤僻;@樓上,我想想再說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