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3
後分手時期上
不是每次分手都會有這個時期,沒有也比較好。 這時期總歸一句話就是尷尬。也有人喜歡,因為尷尬的另一面是曖昧。
如果有這時期通常是因為
1.有一方抱著復合的希望,或甚至自己評估還沒分手
2.有一方以為對方不抱復合的希望,或甚至自己評估兩個人已經是朋友
都令人想問是在自以為甚麼?
第一件事是改名字,本來每天用上一百次的小名,現在突然之間說不出口。又或者當你自然地稱呼對方的時候,卻看到對方尷尬的表情,不知道你拋出的這個球他是該接還是不該接。
這有點像後宮甄嬛傳,對方的地位高低可以從名字看出來,知道要冊封的時候,奴僕們會搶著在冊封之前先喊,算是恭維。在戀愛裡,在交往前先喊親暱的名字就是曖昧。褫奪封號的時候,每喊一次生疏的名字都是傷害。
後分手時期,就是你還不會用前男友前女友來稱呼對方。也許有人還執意稱呼對方是男友/女友,但一方會糾正另一方用語的時期。 怎麼叫怎麼應都會被解讀。後分手時期若拖長一點,甚至會出現專為這個時候的稱呼,你們從男友/女友後退一步,仍企圖保持比其他人更多的親密感。
第二件事是打電話,男女朋友不用任何理由就可以打電話,但後分手時期沒理由的電話,最怕就是聽到一句「有什麼事嗎?」一棒子打毀了打電話人的自以為(自以為不需要理由就可以打電話,自以為自己還是個誰),畫清兩人的界線。為了避免聽到這句話,有些會事先準備理由,但在另一方聽起來總是這麼刻意。
有時候接電話的人明知道對方沒理由,是出於愧咎、不好意思或怎麼著,試圖維持正常的對話。但對話當中總是會牽涉到關係(後分手時期哪句話不牽涉到關係),因此對話很難好好結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心魔這件事情,每個人都有,就是看是什麼心魔。比方說,它可能是一種小劇場,他不回訊息一定就是他不喜歡,他既然都不喜歡我就放棄吧。它也可能是一種恐懼,像是她這麼好看,我去約她,她怎麼會理我呢?它也可能是一種自我審查,像是我值這個錢嗎?我薪水不能開太高。 戀愛或曖昧經驗值少的人,心魔可...
-
Created by BIng Image Creator,有了AI配圖好簡單,Cool 知道我寫部落格的人,不會問我這個問題。但是在知道我有開課的朋友間,不時會出現這類型問題:這件事可以教嗎?這件事可以學嗎?這件事要怎麼教?這件事要怎麼學? 認為一件事情不具備可學習性,我該說這...
-
據說上週全台灣都在做的事情,一是看經典賽,二是追完黑暗榮耀。我也兩件事都做了,在失望又狂喜,狂喜又失落之間看完棒球賽。然後小孩睡著之後再接著看宋慧喬,可能也因為被浪漫速成班的爛尾打擊,我覺得黑暗榮耀真的是很好看,我熱愛每個角色的演技,每一個人的下場,以及有人不愛但我很愛的戀愛...
1 則留言:
天啊 講得太好了
我也經過那段"自以為"時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