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3
後分手時期上
不是每次分手都會有這個時期,沒有也比較好。 這時期總歸一句話就是尷尬。也有人喜歡,因為尷尬的另一面是曖昧。
如果有這時期通常是因為
1.有一方抱著復合的希望,或甚至自己評估還沒分手
2.有一方以為對方不抱復合的希望,或甚至自己評估兩個人已經是朋友
都令人想問是在自以為甚麼?
第一件事是改名字,本來每天用上一百次的小名,現在突然之間說不出口。又或者當你自然地稱呼對方的時候,卻看到對方尷尬的表情,不知道你拋出的這個球他是該接還是不該接。
這有點像後宮甄嬛傳,對方的地位高低可以從名字看出來,知道要冊封的時候,奴僕們會搶著在冊封之前先喊,算是恭維。在戀愛裡,在交往前先喊親暱的名字就是曖昧。褫奪封號的時候,每喊一次生疏的名字都是傷害。
後分手時期,就是你還不會用前男友前女友來稱呼對方。也許有人還執意稱呼對方是男友/女友,但一方會糾正另一方用語的時期。 怎麼叫怎麼應都會被解讀。後分手時期若拖長一點,甚至會出現專為這個時候的稱呼,你們從男友/女友後退一步,仍企圖保持比其他人更多的親密感。
第二件事是打電話,男女朋友不用任何理由就可以打電話,但後分手時期沒理由的電話,最怕就是聽到一句「有什麼事嗎?」一棒子打毀了打電話人的自以為(自以為不需要理由就可以打電話,自以為自己還是個誰),畫清兩人的界線。為了避免聽到這句話,有些會事先準備理由,但在另一方聽起來總是這麼刻意。
有時候接電話的人明知道對方沒理由,是出於愧咎、不好意思或怎麼著,試圖維持正常的對話。但對話當中總是會牽涉到關係(後分手時期哪句話不牽涉到關係),因此對話很難好好結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依附聽起來像是一個略帶負面的詞彙,至少我第一次聽的時候有這種感覺,後來才知道不是這樣。之前在其他本書裡讀過一篇關於擇偶的文章,裡面講到,好伴侶的一個指標就是有沒有好的依附關係,那時候就很想了解一下什麼是依附關係。 這次出版社問我要不要讀這本書的時候,看一下介紹是依附關係耶,就很高...
-
前陣子,我跟老公正在追on檔的《淚之女王》,每個週末晚上準時收看。 不追on檔劇的朋友問我,聽說裡面都是老哏? 我說:「戀愛哪有新哏?」 男主角、女主角夠帥夠美就看得下去,而且我們就是想看糖啊,糖有分新舊嗎?真要說的話,年輕有為的男總裁對一般背景的的女主角才是老哏,《淚之女王》還...
-
「真希望我知道這個時候要說什麼。」 過去幾年,我在大人學開設 《給女性的大人曖昧知識》 ,協助曖昧經驗比較少,或是希望能夠更理解戀愛前期言語行為的同學,掌握曖昧期間的訊號,知道什麼時候進退。每次上課的時候,這應該都是最受歡迎的人氣時段。同學們不管是上課討論,或下課講悄悄話時,都...
1 則留言:
天啊 講得太好了
我也經過那段"自以為"時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