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4
自從我的生活被臉書控制以來
這篇沒有要放在絕望系列裡,只能說是因為這個社交平台控制我的生活,我不由得開始思考它。
=====而且最近還不自量力成立粉絲頁的分隔線=====
之前我寫過<我對這個充滿智慧型手機的世界絕望啦!>,臉書真是幫了不少忙。今天我們還要再談一下臉書
之一,打卡。
剛開始有這個功能的時候我不知道要幹嘛用,後來發現原來是因為當時我不是用iPhone。首先遊戲一樣地打卡就可以在臉書上發佈自己的所在位置。原本只是出於好玩,後來打卡演變成生活軌跡全記錄,隨時隨地可以在臉書上看到每個朋友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餐廳裡,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國家。
這在某個程度是上炫耀性的活動。「我星期五晚上可不是一個人在家裡無聊喔,我在Room18」,「你們週末在家裡吹冷氣的時候我可是在爬七星山呢」。基本上我們就是打一個新鮮的、第一次去的、稀有的、遙遠的、好玩的(seemingly)地點。我是不知道會不會有把自己家裡設成地點,然後每天回家都打卡。我倒是記得有一天有人打了他公司的卡,FB其他朋友嘖嘖稱奇,問她是怎麼了。
炫耀性的活動某程度上也是寂寞的活動。它是人展現自己有活動有朋友的一種方式,這樣還不寂寞嗎?當我不在家裡,當我和朋友在一起,當我出了門,我就好想向網路上所有人宣布我在外頭。
打卡的好處是,它是證據,我此時此刻就在這裡。小時候還都只能等放完暑假回到班上,花輪才會炫耀他又去了哪些國家,現在花輪只要打卡就好了。而且連整理相片或發表感想說它是個多好玩的地方都不必,小丸子若看到花輪打萬國博覽會的卡,就足夠發出羨慕驚嘆聲了吧。
而且打卡可看到其他人的即時回饋「讚!」,這表示他不需要知道你幹嘛了你跟誰在一起你去那邊是為了什麼就可以,你也不需要跟他交談,就可以得到讚。(有關讚的事情好像要下次才能表完)。我常想這到底是拉近彼此關係還是貌似親密的疏離阿。
我沒有反對大家打卡,有一陣子我也頗著迷打卡的。甚至去台東玩的時候,還和同行好友競爭誰先打卡(好像沒有贏過)。只是有點感慨生活轉變成,將當下時地置於臉書塗鴉牆,將當下化為一張代表性(?)的照片,那當下呢?
再寫下去好像有點太長,之二我們下次再說。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看博客來公佈了年度百大,看到有 《中年之路》 ,之前一直想要寫,既然看到它在年度排行榜上 我想是一個sign。當然也是因為我也在這個階段,所以會更想知道該如何去理解或是應對現在的改變。然後原本覺得榮格心理學很難,當然現在也沒有覺得很簡單,但是認真交心之後還是可以試著談談自己的想法...
-
「真希望我知道這個時候要說什麼。」 過去幾年,我在大人學開設 《給女性的大人曖昧知識》 ,協助曖昧經驗比較少,或是希望能夠更理解戀愛前期言語行為的同學,掌握曖昧期間的訊號,知道什麼時候進退。每次上課的時候,這應該都是最受歡迎的人氣時段。同學們不管是上課討論,或下課講悄悄話時,都...
-
不爆雷就不多說了 攝自Netflix 我不愛看實境節目,戀愛的實境秀應該是從來沒看過,有人可以告訴我,實境秀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呢?還是都是剪的或安排好的?有人可以告訴我嗎? =====真實的分隔線===== 因為看到《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的一些片段實在太好笑了,開始看,前面非常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