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

感情幸福的最好指標



你覺得,兩個人感情會否幸福的指標應該是什麼?個性是否相似或互補?家庭背景、社經地位是否接近?價值觀、外貌、性愛偏好?


答案是,都不對。


最近我看了一本超有趣的書,《數據、真相與人生》,大力推薦各位可以去找來讀。這是前Google資料科學家,用大數據、科學研究,歸結出各種人生問題的解答,以下是書中提到的研究。


假設有一個叫約翰另一個人叫莎莉,你可以問他們三個問題,預測約翰在感情中的幸福度,你會問哪些問題?你想知道他們哪些事,作者引用了一個加拿大科學家薩曼莎喬爾(Samantha Joel)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研究團隊,建立了超過一萬對伴侶的資料庫。這個研究發現,跟約翰的幸福度最相關的問題,跟莎莉一點關係都沒有,只跟約翰有關係。


1.約翰,遇到莎莉之前的人生是否令你滿意?

2.約翰,你在遇到莎莉之前是否不曾憂鬱?

3.約翰,你在遇到莎莉之前是否具有正向情感?


研究發現,這些問題回答「是」的人,覺得戀愛的幸福度較高。更讓人驚訝的是,用一個人「回答關於自身的問題」比「另一半的所有特質」還能預測感情幸福度。這個結果指向了一個你也可以說是老生常談的結論:除非你能讓自己幸福,不然誰也不能讓你幸福。


還記得結婚的時候,會聽到人家說「他一定能給你幸福。」當時聽到會有一種很違和的感覺,主要是覺得,為什麼是他要給我幸福,幸福又不在他手上。幸福不是嫁對了幸福,嫁錯了不幸福,是你有沒有能力經營一段健康的關係。


而且,關於11000對伴侶的研究,其機器學習模型發現,有些特質最不足以預測這段感情是否會幸福快樂:種族、身高、外貌、性愛偏好、宗教信仰、職業、過去的婚姻狀況、與自身的相似性。不管自身或伴侶是否具備這些特質,或是這些特質的任意組合,感情的幸福度都差不多。



不過,喬爾與其研究團隊後續的研究指出,確實有幾項伴侶特質,可以用來預測他們的交往對象有多幸福:


1.對生活感到滿意:這個應該不用太多解釋,很多不滿的人很難創造健康的關係。

2.安全依附類型:相信他人並值得信賴,勇於表達自己的興趣和愛意,和他人親近時也比較自在。

3.盡責性:守規矩、做事有條理、可信賴。

4.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相信學習與努力,可提升自己的能力。想多了解可以參考《心態致勝》這本書。


常常遇到有人跟我討論他們的關係,然而這些討論,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會回到他們自己身上。不是他們有問題,而是他們需要面對的事情在自己。如果你沒有安全感,未必換了一個人就會有。如果你不滿你的生活,未必多了一個人就會滿意。如果你覺得失敗代表你這個人很糟,未必找得到能鼓勵你的另一半。


另一個值得深思的事情是,這些能夠讓伴侶幸福的特質,通常不是我們在挑選伴侶時,首先關注或試圖了解的特質。所以你說說不換副眼鏡,拉長觀察對方的時間可以嗎?


今天的小學習

1.除非你能讓自己幸福,不然沒有人能讓你幸福

2.你一開始在乎的伴侶特質,往往不是決定關係是否幸福的條件。(所以可以試著在乎一點別的事)

3.如果你常常看著別人,想說他怎麼運氣這麼好,一直都遇到對的人,think again。如果你常常怨嘆,我怎麼運氣這麼差,一直都遇到錯的人,think again






20221004

為什麼老闆要留一個人?未必跟能力有關

 


有時候老闆煞費苦心留下來的人,你會想問WHY?說實話,現在我也還沒有答案。只是最近跟身邊的朋友,大大小小的單位主管們聊天,發現大家都遇到類似的情況,覺得可以來寫一下。


=====職場就是放下的分隔線=====

A是一個品管部門的主管,底下有個女性同事,也是部門中唯一的女性。或許是因為這樣,A覺得跟她溝通不是很順利,她的績效普通甚至在中後班,但出於不是很會跟女生相處,A沒辦法直接斥責她,而且即便如此,她也動不動就一副很委屈的樣子,常常抱怨。


A一直覺得跟她工作綁手綁腳,直到有一天她自己提了離職,說是在這裡沒有發揮的空間。A表面上不動聲色,但心裡其實鬆了一口氣。沒想到,談了談之後,A的老闆把她留下來,他覺得根本沒必要留這個人,老闆卻說,她比較資深,這部門你不熟的的事情,她可以幫上你的忙。所以為了證明自己不需要她的「幫忙」,A採取吃下所有工作的策略,自己累個半死。後來這位女性同事找到其他工作,離開了。



B管理事業群底下的一個小單位,小兵兩三隻而已,不多。跟他平行的單位之前主管空缺,所以他老闆請他先幫忙隔壁單位的小兵。帶了大約半年之後,那個單位補到新主管。新主管一來,小兵們群起覺得不對勁,這位新主管雖然資深,但是相關的經歷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中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轉換跑道到別的產業,對現在趨勢上的事情完全不懂,沒辦法給部屬們什麼幫助,小兵們問他問題,他惱羞起來就嗆,叫你做就對了,不要問那麼多。所以底下的人不過多久都想逃走,轉調或離職。


新主管不曉得是不是自己看苗頭不對,自己去跟大老闆提了離職,但是三番兩次都被慰留,還幫他調整了工作內容,不用帶人,只要參與會議,執行老闆交代的專案即可。B實在看不懂老闆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C的部門底下也一直有個麻煩人物,雖然資深但戰力不高,動不動就嚷著這裡變了,他待不下去,也宣傳其他公司的人找他面試,別人有多賞識他。某次被老闆電了之後憤而提了離職,C跟老闆報告這件事,叫該名同事去跟老闆打聲招呼,老闆又把他留了下來。老闆之前不是常電他嗎?為什麼他真的要離職的時候又把留下來,C實在不懂。


老闆跟C說,現在部門裡很多新人,有個比較熟悉團隊工作的人也是好的,而且該同事保證他會改,好好留在這裡。於是C去找了他想談一下接下來的工作分配,妙的是,他說又有別的公司找他去面試,而且就快拿到offer了。果不其然過了幾天,就正式發信給人資說他已經跟老闆提過離職,省略了之前說要留下來的事,然後迅速飛快地走了。



從這些故事裡,可以看出一些綜合性的情況。首先,這幾個團隊都正處在換血期。A自己就是新到職未滿一年的主管,所以他老闆認為有資深的同事在團隊裡比較穩當。B的公司裡,上半年前前後後走了5個人,B的老闆被更大的老闆認定流動率這麼高,肯定管理有問題,所以B的老闆怎麼樣也不能再讓C離開。C的團隊裡上半年也走了3個,所以C的老闆也覺得,有年資的先留著用好。


這個小結是,被慰留的原因,跟當事人的能力未必直接相關,而是以團隊的流動率為首要考量。老闆們會認為能力之外,團隊的經驗值、穩定性也很重要,也許不能交出最棒的成果,但至少算是個人手。所以當老闆留下他們的時候,未必是老闆眼睛瞎了,可能只代表老闆關注的重點與你不同。管理書上的至理名言,讓對的人上車,讓不對的人下車,可能是在有「餘裕」的情況下才適用?反過來說,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提離職,可能會得到很好的挽留紅利。


其次,提離職的手腕也是很重要的,A的部屬向上層提離職的時候,用的是積極委屈的理由。B公司的新主管,則是本來就非常會跟老闆打關係,都快50了對長官還言必稱學長。C的部屬也很擅長形象管理,在重要會議上表現勤懇。這件事告訴我們,會出一張嘴還是很有用的。而且大老闆們並不是第一線執行的主管,所以他們對人才的評估多半是「印象」,印象管理得宜,讓老闆得他人也不差,就能獲得以更好待遇留下來的機會。對於會做不對說的部門主管來說,就是責任你背獎賞他拿,認命就好,不必抱怨。


最後,這些部門主管們一點辦法都沒有?老實說真的是沒有,在這幾個案例裡,都是他們後來自己找到工作機會又離開了,就是祝他們幸福。認清楚人事權握在老闆手裡,你多去引戰無益,課題分離,學會運用手中的資源跟這些人共事就好。


photo credit via wikipedia 
 https://www.ciph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