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30

身體的不契合

在我懷孕的時候,她就露出羨慕的眼光。每次見面她都對我說,我好想生小孩。這樣的對話,重複了不下十次。這種事情好像也不能叫她加油或努力,我都跟她說,順其自然就好。


隨著我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她的工作還是很忙,沒日沒夜地加班,有天我們吃午餐時,她跟我說,她決定要離職準備懷孕。我說她工作真的很忙,休息一下也好。


接著我們大約幾個月都沒再碰面。


再次見到她的時候,B寶(我兒子)已經出生,她清瘦依舊。懷孕這事情有眼睛的都看得到自然不用問,令我驚訝的其實是,她離婚了。說實在,我身邊確實有幾對夫妻,是因為生不出小孩而離婚,有的是一方不想要另一方很想要,最終無法達成共識;也有的試到最後實在太累了,讓做愛樂趣盡失。


離婚的主因是外遇,她半帶嘲諷說,我老公現在過得很好,交了一個小他很多的小女友,不會反對他,總是仰望他,「最重要的是,喜歡跟他做愛。」


一個問號在我心中。


「妳很不喜歡嗎?」
「恩」她搖搖頭
「我記得妳一直很想懷孕啊?」
「是啊,真的很想,不過找不到人跟我生」她苦笑。
「但妳不喜歡做愛?」
「恩......」她說,「我那時以為這不重要」


妳想生小孩,但妳覺得做愛不重要?


她跟她老公交往多年,長跑之後才結婚。老公在感情中非常沒有安全感,如果她加班晚回家,他還會打給她公司所有同事務必找到她,確定她在工作。他工作不忙的時候還會接送上下班。總是流露出不安全感,不時在言談中確認她是否愛他。雖然她老公是個時時確認行蹤的控制狂,換個角度,她也認為這是愛她的表現,至少這男人絕不會離開我。


所以老公移情別戀更令她措手不及。


「其實,身體上的契合也很重要。」


感情自然不是全部建立在身體上,但不可否認,身體是表達、確認感情的重要管道,甚至是最私密、無法討論與複製的形式。但她和男友(後來的老公、現在是前夫),相處多年來,不僅沒討論過,而且她明知道自己不喜歡(和最親密的人才能互動的行為)也不認為它有多重要,不重要到就算忽視它都可以生出小孩。


房間裏的事,外頭看不出來。因為不契合在裡頭,許多時候,女孩不自覺地選擇去維持表面的和平,以為若是從外面看起來沒事,就代表裡頭的問題也不嚴重。等到男人選了別的女人,還認為那是男人不對,男人只想找聽話肯做愛的,這等於妳還是沒有反省到,自己應該更早地察覺並面對這件事情。


以為心靈的契合可以勝過身體的契合,是認為身體比心靈世俗的觀點。我寧可覺得我們只是活在身體裏的凡人,就像一塊蛋糕就可以療癒壞心情一樣,身體和身體的交流(或不交流),永遠都是關係裏的重要命題。



原刊於姐妹淘
===B寶小劇場===

九州阿蘇火山,一個扣桃
風吹到變中分

20160527

編輯這工作



在這很少談工作,不過也沒別的地方談了。即將邁入工作第十年,在過去九年裡,我做的是廣義上的編輯。什麼是廣義呢?就是我的工作內容廣泛包括採訪、寫稿、翻譯、編譯、編稿、校稿等等等。

既然做了快十年,應該要嘛很拿手、要嘛很喜歡吧?No No No,說真的上面這些我全部都不太會,也不厲害,很多時候也不喜歡(是怎樣)。要說我覺得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或是最有天份的事情,都不是上面這些(那是什麼?如果下次會提到它再說)。

因為這樣,每天工作都確實地感覺到,這些事情我都還做不好。採訪的時候覺得,我真不會採訪;寫稿的時候萬般痛苦(現在有少痛苦一點倒是);我需要翻譯、編譯的文章內容比較簡單,所以會也不覺得自己厲害。

然後大魔王(咦)來了,編輯(編稿),實在不是人做的事情。我記得我在做上一分工作的時候,就抱怨過當編輯,換了下一份工作現在還在當編輯(怎麼回事)。最近開始比較大量的編稿,深深認為這工作不是人做的(你說過了)

為什麼不是人做的?因為編輯會讓一個人的心地變得很「壞」。

編輯有個工作是在「不疑處起疑」,意思就是我們看稿的時候,會一直懷疑寫稿的人講的不是真的。比如說,他引用了某個人說的名言,我就會去懷疑,那句話真是那個人講的嗎?然後我就去查,有時真的不是那個人講的。

或者說,稿子寫了某某公司營收是「100億美元」,我就懷疑真是100億嗎?因為感覺跟公司規模不太一樣,所以我又去查該公司營收到底多少。

你說整天懷疑別人(寫的稿子),心地是不是很壞。而且你非常容易抓到錯誤,但抓出錯誤對讀者的利益是什麼?答案是沒有!因為稿子「正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錯誤」就嚴重扣分。沒人會因為這稿子「正確」,就覺得作者或編輯幹得好。


正確性的下一層,是讓文句通順,拿掉贅的東西。通順在這個產業比較不用擔心,通順是順,就是贅字贅詞很多。什麼是多餘的字詞,就是裡面沒有事實的句子,比如稿子寫,「這位女性是女性平權的代表,一生都在為爭取女性的福利打拼。」對我來說,這句話就是空的,除非前後文有說明她到底為女權做過什麼事情。

讀每句話都想,這句子裡有沒有肉,沒肉的我就要拿掉(或是質詢作者,要他補上證據說明),你看這麼狠心,個性怎麼會好。


再下一層是句子的意義清楚、邏輯通順。這個因會不會連上那個果,這句話下面為什麼會接那句話。句子跟句子、段落跟段落之間的關係為什麼要這樣排。就算是寫燈具要怎麼挑,寫了「燈具上寫的壽命是光源不是電源」,這麼簡單的句子,我都還會想,是光源不是電源,這句話我懂嗎?然後我覺得我有點不懂,在稿子上問,光源是燈泡,電源是底座嗎?

你看問這麼「白癡」的問題,是不是會讓寫稿的人認為我在找碴?寫稿的人都會認為,我寫的超清楚了怎麼可能會有人看不懂(如果他不是這樣想他就不會交了),編輯就還要一直問,這裡我不懂啊。這麼白目的工作,還不讓人討厭嗎?


最後一點是比較個人的。前面講了,我不太會當編輯,有時看到稿子很需要拯救,我心情也受影響,因為我怕我沒能力救。有時你也自我懷疑,有沒能力對別人的稿子給意見。編每篇稿子,你都想,我到底有沒有幫這篇稿子加分啊,還是我根本誤解了作者的意思,還是我是在做白工。每個人的用字習慣、文氣也不同,你改動的時候也不確定改了是不是會比較好。

稿子這東西沒有正確答案也沒有一百分的,你怎麼改也沒有盡頭。現在回去看兩年前自己寫的稿子,都會覺得天那有這麼多地方我都想重寫。但編輯還是跟寫稿不同,你做的事情讀者是不知道的,不會有人在意這篇文章的編輯是誰,而這世界上只有你和原作者者知道稿子改完的差異,然後你們還有可能對於稿子前後的好壞意見不同,真的很悲傷阿。

也有幾次,我改完之後句子的意思稍有不同,但就因為這樣一點點的不同(當時我認為是讓句子節奏比較快或意思比較明確),導致跟作者原意出入,甚至變成一個錯誤,每有這種時候你都在心裡自巴一百次。可是下次遇到了你還是要改,只是要改得更小心,更謹慎。因為也有時候你不想改動原稿,保留了你讀起來覺得怪怪的地方,結果稿子出去了就發現那原來是一個錯誤,你就又要自巴一百次。

你說這工作是人做的嗎?加分零,減分一百嘛。


今天突然想起,從上上分工作要換到上一分工作時,我想說我可以不寫只編,然後上一分工作要換到這一分工作的時候,我那時覺得我不想編了,寫還是好點,結果現在我又在這裡編,人生真是自虐的循環。

有個前輩說,他一生就想當個好人。當時我開他玩笑說,你理想性很強。現在我想這不是理想,是工作就不讓你當個好人,當好人是要努力的。

那,當編輯有什麼好?今天壞話說太多了,好話有機會的話下次說。

20160516

分手後還是臉友?

不知何時開始臉友變成一種稱謂,指的不是真的朋友,就是臉書上互加好友的人。臉友這身份,有時親有時疏,比如分手互相刪了對方好友,但會在自己好友的動態上看到對方按的讚或留言,心情上總覺得怪怪的。

=====現在看不到一個人好像更難了的分隔線=====

分手之後,她做了很多人也會做的事,把他從臉書上刪除。


他每隔兩天就重新邀請她一次,總是抱著一種洗心革面的態度,我們來當朋友吧,我已經跟之前的我不一樣了,我不會再幼稚孩子氣了。大概是復合無望了,他也知道,可是就是很想看到她的臉書,他想知道她每天在幹嘛,還在當朋友的時候他們就是整天在臉書上傳訊息,誰有動態另一個人都是最先按讚的人,大家都能看的東西,為什麼偏偏我就不能看,大家都知道妳在哪裡吃飯跟誰一起吃飯,有什麼好不給我知道的。


然後他開始從她的朋友名單下手,他想起他們有一個共同認識的人,是她的好友,他之前一直沒加好友。在他們交往的期間,他對除了她以外的人都不怎麼感興趣,他立刻送出交友邀請,好久不見,妳最近還好嗎,在忙什麼當做開場。沒有回音。他又傳了LINE,有收到我的交友邀請嗎?對方回,沒看到也,大概臉書有問題吧。他又送出交友邀請。還是沒有回音。


她呢?刪除他臉書好友之後,在臉書上宣布自己單身,本來談戀愛也就高調的她,分手沒理由低調。她將關係狀態改為單身,勉勵自己要堅強走下去,拿了約莫一百個讚。接下來換男生在臉書上流露悲傷寂寞,說是我不好,我都沒長大,所以她才要離開我,底下出現一批安慰留言。


對大部份的朋友來說,都是從臉書狀態得知他們分手,訝異不說,接下來她的姐妹群開始對跟她比較要好,跟他比較沒交情的「她的朋友」,發出刪他臉書朋友的請託。她說想要畫條界線,井水不犯河水,可以拜託你先刪除他朋友嗎?因為她怕不小心看到他,會觸景傷情。另一批跟他比較親近的,算成「他的朋友」,她隱藏他們的動態,盡量減少可能看到他臉書動態的可能性。


也有人對「刪臉友」的請求不以為然,我並不想淌這渾水,也不想在你們的戀愛裡選邊站。對我們這些旁觀者來說,同時看到分手後的男方和女方的動態並不奇怪,畢竟這些也不過就是無聊刷手機用來殺時間的訊息,他們的姿態只對他們自己有意義而已。

最有趣的應該是,不久後聽到的消息是,兩人又恢復了聯絡。男生的苦情攻勢奏效,他說他可以接受分手,但不能接受不當朋友,他會崩潰。冷靜之後她也覺得不用做這麼絕,所以兩個人都隱藏了自己的朋友名單,又開始當彼此的朋友。


原刊於姊妹淘,經刪改
延伸閱讀

來杯茶嗎?
我牛奶就可以了

20160512

加諸期望

懷孕的時候,有次去產檢,醫生說,寶寶的頭圍小了一點。我立刻嚇得要命,小一點是怎麼了。醫生很平靜地拿出一張頭圍表,就說頭圍的標準值在這裡,寶寶大概在這裡,沒有差很多,只是小一點點,跟你說一下,而且可能有誤差。(中間還經過一番什麼叫做標準差的解釋但我完全聽不懂,大概心浮氣躁無法聽懂)

我問了半天醫生還是說這不要太擔心,不要我太擔心跟我講幹嘛,這是我的內心話,不過站在醫生立場,他還是要講一下。

每個孕婦都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只要跟平常人一樣就好,不會期望他長得有多帥多美。可是,在懷孕的時候對孩子的期望如此,生出來又是一回事。父母常要期望他出人頭地,不同於常人呢?

=====人有可能不期望別人嗎的分隔線=====

在孩子出生前,我覺得真的不要期望寶寶太多,也不需要。但孩子出生後,我發現這件事沒那麼簡單。

隨著寶寶成長,你的期望會逐漸改變,你開始期望他可以學會東西,因為他每天都學會新東西,你拿他跟公園裡的孩子相比較,有沒有長得比較高、比較會走路。

搞不好有一天他長大了我還忘記鬆手(雖然B寶現在才兩歲,想這個還太遠,但是我發現當媽媽就是會想很遠)。我覺得,要說不要對孩子有什麼期望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寶寶一天天長大,每天媽媽心中都有無數的幻想,最近我就一直幻想他會自己拿湯匙吃飯。以往我很不認同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想要孩子代為完成,或是醫生爸爸就想要孩子也當醫生,但現在我發現這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做到。

生養小孩的過程中,他完全是張白紙,你教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而你教的東西就是妳希望他學會的,這些事情都經過你的選擇(還有你不自覺的言教身教)。你現在教他自己吃飯,你什麼時候要教會自己放手,這是父母的課題。(你小孩晚上還要抱著你才睡得著,你會不會真的想太遠啦)

其實跟另一半的相處不也是如此嗎?兩個人交往之後,你開始不自覺地提高你對他的期望,本來他接你下班是殷勤,後來變成例行公事理所當然,再後來變成他遲到一會兒你就生氣,也可能變成他來等你你還嫌他煩。

或是本來曖昧的兩個人,有一個人想在一起,他就對對方有了期望,本來的曖昧就不足以滿足他。但等到在一起之後,在一起的里程碑過了,你會有新的期望,兩個人的相處是否適合,他對我好不好;或是在一起久了,期望可能會變成,他有沒有想要跟我長久下去,考慮結婚。我的意思是,期望包含在人與人發展關係的一部分。

所以有人說,不要有期望就不會失望。我承認我以前就是屬於,總是做好心理準備關係有一天就會結束的人。我不期望對方為我改變,也希望對方不要對我懷抱著不切實際的期待。即便結婚,我也不敢期望過高,沒有放心地認為婚姻一定會走一輩子。

記得我向朋友宣布婚訊的時候,想用一種玩笑的口氣掩飾真心,我說,其實我很害怕,因為我來自父母離異的家庭,我始終認為婚姻關係很難維持。結果,想開玩笑卻弄巧成拙,自己眼眶泛淚。

朋友說,就是像妳這樣戰戰兢兢、用心經營,婚姻才會長久的。
謝謝他這樣說。

===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後記===
點入blog,赫然發現,我已經一個月都沒在這裡寫文章了。很顯然每天的時間有優先順序,blog的優先順序往後移了去。這雖然也是明知道的事實,總也是等到看到自己blog停留在160331才發現這裡的荒蕪。
今天中午和人吃飯時,他才問,妳現在還寫嗎?我立即回答,還寫啊。我是真心認為自己還在寫,沒想到也已經過了一個月了。這中間想寫的東西飄過幾個,都沒真的動筆。


延伸閱讀:
期望管理





有一天就會飆車了(現在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