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5

談話的層次上

有些人很開朗,可是你就是不覺得他有聊。或是說,他一直丟話題,可是你回答完之後就結束了,談話不會延續到下一個層次。我想說,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有些人跟我講話我真的不知道要回什麼,對於跟他講話也不感興趣。

今天我們要來談一下層次

圖片來源:www.supercoloring.com


 =====這毫不社交的分隔線=====


我把談話分成三種層次
1資訊:例如昨天的球賽勝負
2別人的意見:例如PTT的網友對此說了什麼
3自己的看法:例如我對球賽和PTT網友的評價的看法

一般說來,我們的對話都混雜了這三種層次。「你看了昨天的颱風報導嗎?有一棵大樹連根倒下(1),好恐怖喔(3)」「進擊的巨人好看嗎(1的疑問句),我看PTT上好多人都好迷喔(2)」

大家可以看出來這是按照難易度排的,1最簡單,3最難。並不是跟大家說不能只有1或2的層次,但是如果全部都是前兩種,或者膚淺的第三種,,實在很難把這些談話歸在「有聊」的層次。無奈的是因為3要動腦,許多人習於停留在前兩種,還以為自己很有趣。

1,只會分享資訊

網路發達後太多人都在做這些事,分享資訊。只是比別人早知道一點,就覺得自己是「發現者」。但如果對方對你分享的資訊不感興趣,或是比你早知道,就會覺得無聊。

我認識一些人,資訊來源都是PTT,所以每天他們的談話內容都是「你知道XXXX嗎?(資訊來源PTT)」「我知道阿(資訊來源PTT)」談話結束。或是「你知道XX嗎?」「是喔(因為不知道,所以立刻用手機點開PTT)。」談話結束。

其實分享資訊有價值,這就跟新聞報導的價值是一樣的。現在的困境是我們的資訊來源都太雷同了,不外乎PTT、臉書,YouTube,大家待在同一座井底下,看到的是同樣的景色。另一點是,我們傾向捕捉相同類型的淺薄資訊,好笑的、新奇的、奇觀、貓狗動物、動漫新產品,讓身邊所有人都笑過一輪後,用過即丟。

不過比這種更令人厭煩的,就是分享自己都不知道正確性的資訊。只要看到有人分享之後寫「這是真的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還是請大家看一下保護自己的安全(如果是假的怎麼會保護?)」最可怕的是許多人認為自己是出於好意,很想拜託這些人動一下腦,出於好意並不會降低分享錯誤或垃圾資訊的可能性。

1 則留言:

Vk 提到...

I absolutely love your social commentary on information age in this article.
Can't wait for the next one.

I was thinking including social commentary (which is like the insightful kind of the "third layer") in a conversation, but the chance of offending people convinced me to give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