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7

編輯這工作



在這很少談工作,不過也沒別的地方談了。即將邁入工作第十年,在過去九年裡,我做的是廣義上的編輯。什麼是廣義呢?就是我的工作內容廣泛包括採訪、寫稿、翻譯、編譯、編稿、校稿等等等。

既然做了快十年,應該要嘛很拿手、要嘛很喜歡吧?No No No,說真的上面這些我全部都不太會,也不厲害,很多時候也不喜歡(是怎樣)。要說我覺得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或是最有天份的事情,都不是上面這些(那是什麼?如果下次會提到它再說)。

因為這樣,每天工作都確實地感覺到,這些事情我都還做不好。採訪的時候覺得,我真不會採訪;寫稿的時候萬般痛苦(現在有少痛苦一點倒是);我需要翻譯、編譯的文章內容比較簡單,所以會也不覺得自己厲害。

然後大魔王(咦)來了,編輯(編稿),實在不是人做的事情。我記得我在做上一分工作的時候,就抱怨過當編輯,換了下一份工作現在還在當編輯(怎麼回事)。最近開始比較大量的編稿,深深認為這工作不是人做的(你說過了)

為什麼不是人做的?因為編輯會讓一個人的心地變得很「壞」。

編輯有個工作是在「不疑處起疑」,意思就是我們看稿的時候,會一直懷疑寫稿的人講的不是真的。比如說,他引用了某個人說的名言,我就會去懷疑,那句話真是那個人講的嗎?然後我就去查,有時真的不是那個人講的。

或者說,稿子寫了某某公司營收是「100億美元」,我就懷疑真是100億嗎?因為感覺跟公司規模不太一樣,所以我又去查該公司營收到底多少。

你說整天懷疑別人(寫的稿子),心地是不是很壞。而且你非常容易抓到錯誤,但抓出錯誤對讀者的利益是什麼?答案是沒有!因為稿子「正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錯誤」就嚴重扣分。沒人會因為這稿子「正確」,就覺得作者或編輯幹得好。


正確性的下一層,是讓文句通順,拿掉贅的東西。通順在這個產業比較不用擔心,通順是順,就是贅字贅詞很多。什麼是多餘的字詞,就是裡面沒有事實的句子,比如稿子寫,「這位女性是女性平權的代表,一生都在為爭取女性的福利打拼。」對我來說,這句話就是空的,除非前後文有說明她到底為女權做過什麼事情。

讀每句話都想,這句子裡有沒有肉,沒肉的我就要拿掉(或是質詢作者,要他補上證據說明),你看這麼狠心,個性怎麼會好。


再下一層是句子的意義清楚、邏輯通順。這個因會不會連上那個果,這句話下面為什麼會接那句話。句子跟句子、段落跟段落之間的關係為什麼要這樣排。就算是寫燈具要怎麼挑,寫了「燈具上寫的壽命是光源不是電源」,這麼簡單的句子,我都還會想,是光源不是電源,這句話我懂嗎?然後我覺得我有點不懂,在稿子上問,光源是燈泡,電源是底座嗎?

你看問這麼「白癡」的問題,是不是會讓寫稿的人認為我在找碴?寫稿的人都會認為,我寫的超清楚了怎麼可能會有人看不懂(如果他不是這樣想他就不會交了),編輯就還要一直問,這裡我不懂啊。這麼白目的工作,還不讓人討厭嗎?


最後一點是比較個人的。前面講了,我不太會當編輯,有時看到稿子很需要拯救,我心情也受影響,因為我怕我沒能力救。有時你也自我懷疑,有沒能力對別人的稿子給意見。編每篇稿子,你都想,我到底有沒有幫這篇稿子加分啊,還是我根本誤解了作者的意思,還是我是在做白工。每個人的用字習慣、文氣也不同,你改動的時候也不確定改了是不是會比較好。

稿子這東西沒有正確答案也沒有一百分的,你怎麼改也沒有盡頭。現在回去看兩年前自己寫的稿子,都會覺得天那有這麼多地方我都想重寫。但編輯還是跟寫稿不同,你做的事情讀者是不知道的,不會有人在意這篇文章的編輯是誰,而這世界上只有你和原作者者知道稿子改完的差異,然後你們還有可能對於稿子前後的好壞意見不同,真的很悲傷阿。

也有幾次,我改完之後句子的意思稍有不同,但就因為這樣一點點的不同(當時我認為是讓句子節奏比較快或意思比較明確),導致跟作者原意出入,甚至變成一個錯誤,每有這種時候你都在心裡自巴一百次。可是下次遇到了你還是要改,只是要改得更小心,更謹慎。因為也有時候你不想改動原稿,保留了你讀起來覺得怪怪的地方,結果稿子出去了就發現那原來是一個錯誤,你就又要自巴一百次。

你說這工作是人做的嗎?加分零,減分一百嘛。


今天突然想起,從上上分工作要換到上一分工作時,我想說我可以不寫只編,然後上一分工作要換到這一分工作的時候,我那時覺得我不想編了,寫還是好點,結果現在我又在這裡編,人生真是自虐的循環。

有個前輩說,他一生就想當個好人。當時我開他玩笑說,你理想性很強。現在我想這不是理想,是工作就不讓你當個好人,當好人是要努力的。

那,當編輯有什麼好?今天壞話說太多了,好話有機會的話下次說。

3 則留言:

顏料狂 提到...

我覺得光源 電源那個問題並不白癡
因為其實我也有點看不懂

daimaou 提到...

顏料狂,謝謝你,表示我問了這個問題可以讓這篇文章更好懂

Unknown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