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8

為甚麼要問她喜不喜歡看電影?

自從我左邊邊欄加入熱門文章以來,感覺許多男生心中對這個問句仍有疑惑,還是很執迷地想問,今天我們來逐條解釋一下。

=====沒有那麼難,就是要去做的分隔線=====

我們今天先談一下基本面的問題。基本上,女生答應跟你出去是因為1)有好感; 2)無惡感

如果是女生對你有好感,請不用再看下面文章。
這邊我想先解釋一下,本blog常有人持反對或質問意見,通常都立基在「只要女生對你有好感,哪需要管這麼多」。如果她喜歡你,當然一切好說,你也不用再讀本blog,不過事實上是不是大部分的時候你都不知道她是不是對你有好感,而且擔心自己動輒得咎?

所以我們討論的當然都是一般情況,也就是你先對她有點興趣,想約她出來,但不知道她對你印象如何。

接下來我們才討論約會包含的因素:a)電影好看; b)時間配合; c)她對你的好感度增加。

再怎麼呆的人應該都知道c)的重要性遠勝於a)和b),甚至可以超越a)、b)的負面因素。也就是說假如好感度很高,就算電影不怎麼樣,時間很難配合,她都會願意跟你出去。

所以男生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目標,當然不是問她喜不喜歡看電影,喜歡看甚麼電影,甚麼時候有空看電影。你的重點是增加她的好感,讓她願意跟你出去。

我會因為有人約我我想看的電影我就答應跟他出去嗎?還是因為我那天剛好有空我就出去了?有可能(低於1%),99%的情況是,我跟我想出去的人找電影看,跟我想出去的人喬時間。

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把平日的閒聊和約她出去分開來,不要整天鋪梗。整天問一些喜歡喝咖啡嗎?喜歡看電影嗎?的問題真的好無聊。你們平常聊天聊得來,講得上話,開開心心地,你提一些你想看的電影,你去過好玩的地方,你上次吃過好吃的東西,看看她的反應。這當中請隨便邀約她,具體作法請參考如何約女生,得失心不要重,當作試水溫,只是心血來潮問一下,結論也一樣:發票對得夠多有一天就會中二百元。

技術面的問題我們下次再談

20110425

難追

最近體認這件事是因為遇到對照組。對照組許多行為對我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交換一陣意見後她下結論:「所以我是很好追的那種。」我想,那我就是難追囉?

=====不過沒甚麼人在追的分隔線=====

我不知道其他女生是不是跟我一樣,我很不愛男生要約妳的時候前面的過場,通常都蠻長的,而且很不自然。

最近遇到的一位仁兄就是這樣。

男:「你喝咖啡嗎?」(嗯,不知道幾句話之後會接到要約我去喝咖啡)
我:「每天早上喝一杯」(表示工作才喝,而且這個時間無法被邀約)
男:「下午不喝嗎?」
我:「不太喝」
男:「是喔,我想說有空下午可以找妳出來喝咖啡」

同類型的問句還包括:
「妳平常午休時間多長阿?」
「下午可以偷溜出來嗎?」
「妳喜歡看電影嗎?」(我好想知道為何男生不會覺得這個問句爛到不行?)

因為這些問句都太無聊了後來我把他封鎖了,不過更驚人的是,封鎖一週後他並沒有體會到他被我封鎖,還傳簡訊來問我「週末在忙甚麼?」

最難的就是,我不喜歡透漏自己的喜好/行程/隱私。我沒興趣的男生很難約到我,因為我不會說我喜歡/討厭甚麼,我也不會說我甚麼時候有空,我甚至不會透漏自己的資訊(小到包含我在吃什麼營養補充品)所以幾乎無法跟我開啟話題。

因為上述這些問句就是在問我的喜好/行程/隱私,基本上我都會繞過去回答,不會讓對方有機會順著話接到邀約。因為我不會透漏每天的行程(有空的時間),也所以即便接受邀約也都是個案,絕不會成習。而不講自己的喜好(食物/活動),所以很難接到那下次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吃下午茶這種。反過來說,只要我跟對方講出自己的喜好,就是在給對方機會。但因為這種機會給得好像太不露痕跡了,對方可能根本沒有抓到,好像依然很難追。

在此順便給男生一個建議,請不要認為邀約的流程是:妳喜歡看電影嗎?平常週末會去看電影嗎?最近有想看的電影嗎?下次週末可以找妳去看電影?

這個流程很呆(不自然到極點),而且從第一句開始就在鋪梗。除非她一開始就對你有好感,非則你所有的問句都只是想約她出去,她對你只會充滿戒心。而就算你們出去了,跟你出去恐怕也很無聊。

最後,就算遇到有好感的人,我好像也不好追,我還是會建立距離。因為我不喜歡被感情沖昏頭。我感覺到自己有點喜歡對方的時候,會刻意保持距離,刻意不接受制約(msn不上線/簡訓刻意不回),刻意打亂schedule(不在固定時間出現),刻意拉開約會的頻率,不答應看夜景這種時間點/活動性質的邀約,讓自己冷靜下來。

20110421

距離感

我總是把距離拉得很遠,就算對方不這麼感覺。現在要追溯冷淡的源頭怎麼也想不起來,這層膜跟天生的一樣與我密合,舉手投足無不自然之處,進退應對也無須多思考一秒。

=====感情用在刀口上的分隔線====

這並不表示我不會喜歡人,我很容易喜歡人,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一個恰當的距離下,人都相對可愛。這時候我容易親近,容易相處,凡事隨和,開得起玩笑。我只看對方的優點,缺點蠻不在乎,也不覺得對方有甚麼值得討厭的地方。

那距離感只有試圖跨越的人才能感覺。侏儸紀公園第一集裡,一行人坐著遊園車去看暴龍,問暴龍有可能爬過圍牆嗎?像肯德基爺爺的園長說,其實上面都通了電,要爬就會被電到。我的距離感也是這樣,甚至連實體的牆都看不到,要說難怪會有人覺得行動無礙我也不否認,但只要我感覺到對方「努力」接近我,我不由得伸出手去拒人千里。

如果這情況是男生來追我,我的好友就會說,又有人要被雷擊了。如果這情況只是對方(不論男女)很喜歡我想跟我變成好朋友,可能就會發現我冷淡而友好。我不喜歡對方積極與我發展關係,就算我喜歡對方也一樣。我大約只喜歡溫水煮青蛙。只能說在我喜歡對方的情況下,我比較能接受對方黏我,或者說,對方黏我我比較不會想跑走。這時候我就會知道,喔,我喜歡他/她。

所以對那些努力的人來說,我恐怕是忽冷忽熱的。他們若每週丟我一次MSN,我可以好整以暇地跟他聊天,每個月找我出去喝一次咖啡我也打扮得漂漂亮亮。但若每天都想跟我談心我就會開始掛離開(現在更常直接封鎖),每週都約我出去我就內心一股厭煩,不是針對對方,只是針對頻率,但又有誰能分辨呢。大約能超出這個頻率還被我和善對待的,就是我喜歡的人。

如果是我去黏對方,那就是非常喜歡了。你一定會說,這不是雙重標準嗎?只准你黏人,不准人黏你。對不起我沒辦法我就是雙重標準。不過我也想知道,我黏的對象到底會認為我黏嗎?就是我認為自己已經達到黏的標準,會不會只是一般人際交往正常的頻率,請有看blog的好友回答一下。

距離感的另外一個現象就是,我也很不容易討厭人。在那個距離以外,我沒有理由要討厭別人。那不過就是一個與我無關的人,就像你不會莫名討厭路上與你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只是或許冷漠比討厭還傷人,我曾看過一些受傷的表情,即便現在我盡力收斂(表面上的)冷淡,出於人性本善,有時仍事與願違。


會想寫這個是因為,以前我一直認為我很好追,因為我很容易喜歡別人,而且遇到喜歡的人對方絕對會知道我喜歡他。最近開始覺得自己好像算難追的那邊,下次仔細說。

20110418

辦公室文學

好久沒有跟大家推薦小說,其實我原想先寫哈金的。不過剛好看完<然後,我們就bye了>,發現自己完全就是愛這種發瘋類型的小說,決定打鐵趁熱。

有一位高層跟我說:「人生不外職場與愛情。」本blog寫了好多愛情,職場多少寫一些,但可能我在大公司閱歷尚淺,寫得都是一些小妹文。今天給大家推薦兩部辦公室文學,也就是以辦公室為題材的小說。

<然後,我們就bye了>行文很瘋狂,我或者可以說這是辦公室意識流小說,不建議需要明確知道現在誰在幹嘛的讀者看。意識流就是故事隨敘事者念頭流動,所以行文可能是A告訴B今天下午要開會,B說我跟你講個故事,故事是B從C那裡聽來的,因為C喜歡D阿,D又不喜歡C,所以D就作弄C,但這都跟兩年前的E跟F有關,其實不久後B就會發現這個故事其實是.....然後你看了十頁,一直被故事牽著跑,又突然A說了一句:「我們該去開會了。」原來過了十頁其實我們根本還沒去開會。

為何意識流會變得這麼瘋狂呢,因為小說使用第一人稱複數「我們」來敘事,所以事情會多線進行就像辦公室此起彼落的流言以及每雙窺視的眼睛。我們會傳很多謠言,想去追源頭也追不出來;我們會一起討厭同事,對他做非常過份的惡作劇; 我們會一起擺爛;我們會一起恐懼裁員;一起同甘共苦;互相卸責互相指責互相看彼此的好戲。作者運用「我們」表現出組織內部集體性下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瘋狂的情節卻是立基於真實性,你總能不斷想起身邊也有這麼些角色這麼些事件。


推薦給也覺得自己的辦公室瘋子很多的人。


第二部要推薦的是<到葉門釣鮭魚>。可能一般說來不會說它是辦公室文學,請原諒我擅自歸類。男主角是個漁業專家,他承辦一個專案要讓葉門(對,阿拉伯那邊很熱的國家)人民可以享受釣鮭活動,必須在當地繁殖鮭魚(冷的地方才有的魚)。

這部小說的文體也是一絕,用各種不同的紀錄拼湊起來,主軸是男主角的日記,但其他包括電子郵件、報紙、電視腳本、研究報告等等。各式文件絕對是組織內部很重要的一環,比如官腔官樣的公文其實來者不善,下屬如何在背後用email抱怨老闆,轉過頭去又要講出一番道理推卻這件事,然後老闆下一封命令信,你只好也官腔官樣地回覆說你很樂意。作者透過這些紀錄凸顯出個人有時需要扭曲自我以符合組織需求,怎麼在夾縫中求生存則是一門藝術。

這二部小說都非常好笑,非常幽默,非常諷刺,但不純粹像小說版的呆伯特,小說中包含了人性的省思。然後我們就bye了主線是一家廣告公司開始裁員,員工(我們)開始一個個消失(真像偵探小說),副線是主管得乳癌要動手術的謠言,小插曲是接到一個廣告案要求設計要讓乳癌病患能開懷大笑的廣告。

真的有廣告能逗乳癌病患笑嗎?請見小說。

到葉門釣鮭魚則是讓男主角看到荒謬的天方夜譚專案中的價值。他從受強迫參加、不情不願,到真心希望葉門能有活蹦亂跳的鮭魚,中間的心情轉折值得一看。

彼得杜拉克說:「一個組織體不能以生存本身當作目的」該以甚麼呢?讀小說的當中可以想想。

紐時發布彼得杜拉克的訃文時也引用他一句" The only things that evolve by themselves in an organization are disorder, friction and malperformance "也可說是此兩部小說的寫照。

20110414

吃夢想

講過很多次我不擅長寫食記/遊記,要寫都是很難得的,這次寫的是夢想。

=====What can be more delicious than one's dream?的分隔線=====

我的朋友30歲轉行,從當記者變成當烘焙師傅。以前她就是麻利的人,爽朗俐落不拖泥帶水,敢言直言,有骨氣有幹勁,就是那種我會私心羨慕想當的酷女孩。不過轉過身去,有人生日的時候她送上自己烤的蛋糕,時不時會帶一些私房餅乾給我們吃。原以為這是興趣,沒想到這是夢想,而且有這麼一天她義不容辭地去實現了。

那時聽到她去了一家知名烘焙坊,甘願當個基本月薪不到兩萬的學徒時,非常感動。因為是夢想,所以開頭的艱難與痛苦都變得可以忍受,她接受嚴苛的待遇,接受廚房裡所有其他人對菜鳥的欺侮,接受所有的不公平,因為廚房就是這種世界,你要學東西就只能咬牙撐下去。

我總是羨慕有夢想並且勇敢奔向目標的人,我沒有熱切想做的事情,持續寫作雖是出於喜歡,並非出於想要自我實現的熱情。事實上我省思過像我這麼冷淡的人,文字上恐怕很難成功,現在有人願意讀已是萬幸。

然後HoHo開始賣手做餅乾了,她沒選那些容易做、成本低又大眾口味的奶油/巧克力餅乾,選了需要長時間烘焙、成本壓不低、一天只能做16包的義大利酥餅。

兩種口味



一根的長相



這根被我咬了一口,喔,真的很好吃



口感是脆的,我比較喜歡義大利杏仁口味,杏仁超棒,有用咖啡粉,嚼起來還有咖啡香。蔓越梅也很好吃,但比較甜,我喜歡吃比較不甜的。泡杯咖啡放兩根在旁邊再配一本小說,就構成完美的午後。

本篇題名是吃夢想,夢想真的很好吃。

20110411

細膩的拒絕

最近應該是迷上這個主題所以寫個不停。許多彆扭的人很擅長的事情我很晚近才要開始學,導致到現在才有心得。

=====婉轉依然不是我的強項的分隔線=====

以MSN來說,我真的是很晚很晚才開始使用封鎖的功能,一直到出社會工作以後才正式可以稱得上會使用封鎖和刪除。以前有人丟我MSN我不想回就會把視窗關掉,如果一直都沒有回同一個人的MSN,久而久之他好像也就不會丟我了。另一方面因為聯絡人清單一直都很少,所以也沒有特別想要刪除誰。

大概出了社會以後才有,你不想他見到你上線又不能一開始就封鎖他的人(同事/上司),如果他們丟你你也無法視若無睹地就不回(因為週一到週五都要見面)。於是MSN清單跟上下班時間一樣改變,上班時間同事們MSN聊天,回到家先離線登入封鎖整組同事然後再轉線上。很多人回家以後都用離線登入,或是請假的時候用離線,「不想下班以後還要跟同事打交道」。

我經常封鎖的人並不多,多半只是懶得跟對方講話。有時候我掛離開,因為這樣就可以隨便我要不要回MSN。我私心認為同事們應該要有彼此是同事的認知,下班以後盡量不要打擾對方(可能我又太冷淡了)。

Email比較簡單,不回就好了。就算要回拒絕的信也可以好好打草稿,但因為我沒有委婉的文采,每次自己寫出一些自己覺得還算客氣的拒絕信都只會得到冷淡/無情的評價。最近寫了一封文謅謅的拖延信,可能太文謅謅了,對方還沒有看懂Orz......。

拒絕的方法當然還要延伸到臉書上。你封鎖你的同事,讓他們看不到你的照片。有時候你不加你的男友/女友為好友,有時候你不但封鎖對方還連共同的朋友一併封鎖。平台整合的能力愈強,逐項調整開放性的需求也愈高。上次我調整臉書相簿開放選項時,發現可以用只開放給某些帳號的方式,也可以用封鎖某些帳號的方式。(最後我因為太懶得調整又想說反正都已經上傳了就沒改變任何東西)

特別在職場,拒絕很不簡單。你用甚麼理由才能拒絕別人的請託,別人又用甚麼理由拒絕你的請託。於是你得CC給這個人才能確保自己不被拒絕,然後他就衝進某個人的辦公室要透過地位/權勢來拒絕你。

就算在平行的層級裡,職場也多的是同事,比同事要好一點的同事,從同事變成朋友的,明明就是同事卻認為你們是朋友的。這當中只有朋友可以坦率以對,其他的時候拒絕都需要一些很表面的東西(也就是我不擅長的東西),我還不夠細膩阿。


原來這篇是murmur文。

20110407

習作:論心痛

先說一下這篇是我2004年寫的,媽壓也七年前了,在一個早就已經荒廢的部落格上,那個部落格當然我也沒跟任何人講過,甚至我這次要找這篇文章,只記得自己是在哪個平台上寫的,連自己當時取的名字和部落格的名稱也都忘了。所以回去那個平台無法用作者名稱和部落格名稱搜尋,但竟然用文章標題找到了。

會找這篇文章的起因大家可以看拒絕一篇的讀者回應。

=====原來2004年我還是一行一句也沒標點的分隔線=====

一直感到很好奇
爲什麼會心痛呢?
我的意思是 爲什麼真的心臟的地方會痛
被人捏住的感覺
心臟激烈掙扎的感覺
心臟緊縮的痛楚

我們是用腦袋想事情的不是嗎?
如果生理跟心理有關聯 那也應該是頭痛阿
心臟的跳動跟想到傷心的事之間有什麼關聯呢?
如果想到傷心的事情卻是手在痛或是腳在痛會很奇怪嗎?

還是 連心臟痛都是想像的
我們被傷"心"的辭彙誤導了
所以傷"神"的事情就會讓人頭痛(因為大家會覺得精神跟頭有關)
如果我們假設有一個詞叫 "傷腰" 意思是現在的傷心
以後想到傷心的事情可能就會覺得腰痛了...


如果心臟痛是真的
那麼想到傷心的事情一定讓血液流動不順暢
連心臟都覺得很沉重要很努力
連心臟都覺得好像跳不起來
覺得身體需要更多血液來應付現在的狀況

可以在一秒之內思緒流轉過的瞬間感到心痛
心痛以強烈的生理手段提醒你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荷
或者心痛因為你的想像轉嫁到心臟上頭

心臟真的是很累阿


===自己的讀後感===

其實我現在還是有這個疑惑,不知道有沒有人傷心的時候痛的是其他地方?但原來我從此時就開始寫有關身體的東西了,對我來說確實很重要。另外讀的時候一直想幫自己加上標點符號,但想想,就保持習作的原樣好了,獻醜了。

20110404

見聞

休一天假,今天我們講點跟死亡有關的笑話見聞。

=====其實每次掃墓都心事重重的分隔線=====

之一
有天走在路上要過馬路,其實只是個小巷子大小的路口,但因為燈轉紅了我停下來,前面是兩位歐巴桑中間夾一位阿公,這種組合幾乎沒有例外地,會決定要過馬路。巷口的車出來就和他們遇上,放慢速度停下來,但以車子和行人的距離來看知道駕駛心生不滿。

此時跟我一起等過馬路的一對母子開口了。
小孩還牽著媽媽的手,約莫小學低年級生:「媽妳看他們好危險,不過沒關係啦,反正他們快死了。」
媽媽出聲指正他:「怎麼可以這樣說呢,你要說一腳踏進棺材裡。」



之二
吃午餐的時候,隔壁桌一家三口,媽媽跟姊姊(大學生)弟弟(高中生)在閒聊,聊到掃墓。
弟:「媽妳以後想在哪裡?」(真是只有家人才能閒聊的話題,而且很顯然這家人沒有爸爸)
媽:「我想在一個可以看到海的地方」
弟:「九份的山上怎麼樣,幫妳找棵樹」
媽:「會不會太遠阿,下次我去九份的時候看一下」(是場勘的概念嗎?)
姐:「妳要看到海就不會近阿。」
弟:「還是放在家裡?」(媽姐同聲阻止)
姐:「到時候妳一個人會不會無聊阿,那邊可能沒有其他人」
媽:「不會吧,下去就會交到新朋友了」
姐:「是交到新牌咖吧」
三人又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