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9

生離死別的年紀

今年開始特別有這種感受,我們也開始活到需要面臨生離死別的時候了。最開始的感覺只是,怎麼今年那麼多人死掉,後來在想,其實是「我認識的人」開始消失,從小開始就建立的記憶讓你感覺他們應該永遠不會死。

=====學習面對死亡的分隔線=====

今年最有名的當數麥可傑克森,一開始只是因為為甚麼這個人還要開演唱會而吃驚。後來突然傳出死訊,你想這個老妖怪/偉大的藝人終於不會再有負面消息了。

離我們比較近點的還有,文英阿姨跟大傻,都是因為癌症過世。

最新的消息,也是促使我寫這篇文章的是結構主義之父李維史陀過世。(希望我還是有機會單獨介紹他憂鬱的熱帶)

從生病的、健康狀況不好的開始,接下來就是那些單純是時間到了,差不多了的。名人過世的消息,不過提醒了你自己已經長大了,活到需要接受別人的死訊的年紀。若這消息是家人朋友,才真的難以消受。慢慢地遇上要跟爺爺奶奶道別的時候,就算小時候很親熱,長大也常一年見不上幾回。沒想到再這麼認真看著對方的時候,已經是他聽不到的時候。從看到本人到只能看到照片的剛開始那些日子裡,我們不是體會到死亡的恐懼而是死亡的惆悵。

從惆悵轉為恐懼的,是發覺父母老去的那天。你面對的不是自身死亡的恐懼,而是父母終有一天會不在的恐懼。能每天和父母見面的可能還無所知覺,久久見上一次的,總是突然發覺父母模樣已變,老態明確而堅定地,把我們內心最大也最不能言語的恐懼彰顯出來。這恐懼強迫我們面對自身已經度過一定年歲的事實,你還有多少時間,我是說,在他們不在之前,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她看起來還好,其實早已滿頭白髮,你陪她去買染髮劑的時候才發現,突然有支針扎上來。他開始掉牙,臉上手上也多了老人斑,他笑起來與小時候記憶相仿,個子卻逐漸變矮。不可抗拒的死亡大手揪住你的心,不是要帶走你,要帶走跟你活了一輩子的人。


===後記===
莫名的巧合,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遇上白石一文與卡謬,在<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份>與<異鄉人>裡,都出現母親過世的主題。



1 則留言:

BH 提到...

我還可舉出很多有母親過世主題的小說,隨便與個《尤利西斯》好了,哈~